(北京综合讯)中国社保强制缴纳政策9月1日起生效,任何规避缴纳社保的用工协议或承诺都将被认定无效,料对中国为数众多的餐饮、商铺等小微企业造成冲击。
据中国最高法院上星期五(8月1日)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自9月起,无论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约定,还是劳动者单方面向用人单位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为无效。
此外,若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有权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补缴社保加收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若因未缴社保导致员工医疗费无法报销等实际损失,企业得全额赔偿。
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过往在中国也被认定违法,但对于一些利润微博的小型餐饮店、商贩等,社保缴纳的执行不太严格。最高法的解释意味着未来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交社保,将得补缴甚至赔偿,这迅速引发中国网民的讨论。
一篇题为《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文章称,家门口的包子铺老板预计很快要关店,因为店铺本来就不怎么赚钱,未来要给五个伙计交社保,“实在是交不起”。
除了用人单位,不少打工者也不愿缴纳社保,更希望增加个人现金收益。一些分析认为,中国收紧相关规定,或与当前社保收支紧平衡有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增长缓慢,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目前中国正采取多种方式保证未来的收支平衡。
中国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解释,竞业限制、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纠纷等劳动争议案件近两年呈上升趋势,相关规定是落实中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