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9.0,为过去六个月最低点,这也是该制造业景气指标连续七个月陷入萎缩。

分析认为,尽管中美达成贸易休战协议,但中国仍需更多政策支持提振内需,应对内外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五(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PMI从9月的49.8降至49.0,低于路透社和彭博社调查的预估中值49.6。

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至49.7,显示制造业生产放缓。新订单指数降至48.8,降幅创下2023年以来最大,显示市场需求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大幅下行1.9个百分点至45.9,显示内外需求同步走弱。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解读,10月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是受“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以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等因素影响。

延伸阅读

李强谈十五五规划:做强国内大循环绝不是不要国际循环
李强谈十五五规划:做强国内大循环绝不是不要国际循环
中国10月制造业PMI降至六个月新低
中国10月制造业PMI降至六个月新低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PMI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回落,“可能反映了2025年前期的‘抢出口’效应正在减退”。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受访时指出,除了市场需求疲软拖累生产外,一些行业实施反内卷,也会对产能释放形成约束,“这也可能是10月PMI下行幅度偏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衡量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制造业活动的指标小幅回升至50.1,该指标上月下滑至50荣枯分界线。

中美在刚过去的周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四(10月30日)也在韩国会晤,中美达成关税削减、暂停等共识

王青认为,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成果,对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作用,不过,伴随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以及中国出口冲击的进一步显现,再加上国内需求疲软,年底前宏观经济景气度还要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与节奏”。

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已注入1万亿元人民币(约1830亿新元)的额外刺激资金,其中包括未使用的省级债券额度,用于扩大投资和偿还拖欠企业的款项,以及向政策性银行提供新的资金以刺激投资。

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仍将下调政策利率,并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

王青也认为,中国央行年底前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他说,继两个“5000亿”稳增长政策加码后,年底前财政促消费力度有可能加码。

中国今年第三季经济增速放缓至4.8%,为今年以来最低。尽管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左右的目标,但许多分析师预测,今年最后三个月的经济表现将是自2022年冠病疫情封锁措施导致生产中断以来最慢的。

徐天辰说,由于去年的高基数,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同比将放缓。但他也指出:“(第四季)只需4.5%至4.6%的增速,就可以达成5%的增长目标,完成难度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