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才是物价上升原因

字体大小:

通胀预期是消费者、商家、投资者对未来物价上涨速度的预期。

多数人对通胀预期的调查不以为意,殊不知实际的通胀率有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

起初对油价走高不以为意,因为油价总会起起落落,当你以为它会持续走高的时候,它就跌了下来。

直到有一天到油站打油,发现每公升汽油价格已经涨到3元以上的时候,当场愣了一下。虽说过去一年多的汽油价格一直在攀升,破3元还是有一定的震撼力。

之后又后知后觉发现,原来住家电费也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上调了,从第一季的每千瓦时20.76分,调高到第四季的24.11分;煤气价格也同样上调。

天然气、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危机的舆论不断发酵,过去几个星期一直读到与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有关的报道,仿佛我们正置身于一场危机中。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今年来的布伦特原油价格涨了超过60%,过去一年的涨幅超过一倍,但这未必是一场能源危机。

过往的能源危机,主要是战争或石油禁运等因素导致供应短缺。如今面对的能源短缺问题,不完全是产能不足所致,更大原因是全球经济停顿一年多后重启带来的强劲需求。

因此有一派经济师相信,能源价格上涨只是暂时性的,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在长期潜在水平之下,当经济活动回复到趋势水平,价格便会自行调整。

也有人把这次的能源价格失衡,归咎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准备不足。为赶上绿化潮流,各地燃煤电厂纷纷关闭,但替代和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却追不上,以致燃煤发电减少造成的供应缺口无法填补。

还没处在能源危机暴风眼
但物价上涨压力确实存在

既然是政策造成的问题,只要调整政策便能解决。例如中国早前拉闸限电,随着新政策出台、煤炭产能释放,情况便得到缓解。

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并没处在能源危机的暴风眼。

然而,即便没有能源危机,物价上升的压力倒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全球经济停摆后反弹,不只对能源有强大需求,对工人、货船、半导体、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激增,从生产电脑器材到生产食品,都面对成本压力。一些商家把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妈妈每天喝的奶粉从每罐37.50元涨到39元。

我国消费价格连续九个月上升,9月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5%,如果不包括私人陆路交通和住宿费用在内,核心物价上涨1.2%,是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通胀攀升其实并不可怕,因为这是经济正在复苏的一种表现,可怕的是对通胀的预期。

通胀预期是消费者、商家、投资者对未来物价上涨速度的预期。多数人对通胀预期的调查不以为意,殊不知实际的通胀率有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

如果每个人都预计明年价格会上涨3%,那么工人就会希望有同样幅度的加薪,商家也会设法将价格提高至少3%,结果实际通胀率最终会跟预期相差不远。根据“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如果大家都认为通胀要来了,那么通胀就会降临,而且还可能提早降临。

这正是为什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阵子的一项调查引起市场关注:美国消费者预期未来一年的通胀率上升到5.3%。这是展开调查八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如果央行坐视不理,吸引力法则会导致通胀失控,但若央行先发制人,在通胀降临前提高利率,这虽然能缓解通胀压力,但却会打击资本市场、抑制经济复苏。而且,如果连央行都表现出对通胀的关注,也会进一步助长通胀预期升温。

应有足够防护防通胀升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调高我国今年的通货膨胀预测,并出乎意料地收紧新元货币政策,整体通胀率从原本的1%至2%,调整到约2%,至于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的核心通胀率,则预料在零至1%预测范围的上限。

坦白说,1%至2%的通胀率并非不可控制的水平,只不过近几年我们太习惯低通胀或零通胀,所以对通胀再度出现感到不自在。

这轮通胀升温主要是因为经济重启、供应能力恢复缓慢造成瓶颈所致,只要经济继续扩张,没有出现滞胀(stagflation)的情况,大家也无须过度紧张。

当然,若企业把更高的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导致薪金螺旋上升,这便会造成通胀失控。但我乐观地相信,尽管经济重启带来的压力不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消退,但随着供应链恢复、劳动力短缺状况改善,通胀情况就会好转。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有足够防护,以防通胀一发不可收拾。

一般相信,美国联邦储备局会在明年开始上调利率,虽然本地存款利率调来调去大概也不会有太大差别,但在现阶段,还是应该避免把太多资金投入长期的债券或存款,否则可能错过日后更高的利率。

另一个应该避开的投资是依赖贷款的企业,特别是有显著贷款须在短期内再融资的企业。

无论如何,担心通胀的投资者应该记住,一个分散的投资组合通常会有较好的表现。如果你有的是时间,应对通胀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不要去理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