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动化 精密工程拓展新能力

本地精密工程公司Coway Engineering & Marketing执行董事连怀清说,获得国际航空监管机构的认证及拓展新能力成为公司的独特优势。(特约伍书永摄)
本地精密工程公司Coway Engineering & Marketing执行董事连怀清说,获得国际航空监管机构的认证及拓展新能力成为公司的独特优势。(特约伍书永摄)

字体大小:

如果对工业的认知停留在环境肮脏、危险,以及不断重复同样的工序,这种想法恐怕已经落伍。如今的工业采纳了颠覆性技术,流程上更加精简,形象上趋向现代化。

《智能工业开创新时代》系列访问了三家本地中小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利用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实现工业4.0,推动这个领域迈向新纪元。

冠病来袭已快两年,尽管本地航空业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复苏之路崎岖不平,然而专为航空业提供服务的本地精密工程公司Coway Engineering & Marketing却在疫情期间表现坚韧,凭着高品质和专业服务在业界屹立25年。

公司目前拥有两个生产基地,位在实里达航空园(Seletar Aerospace Park)的大本营即将搬迁至附近的新厂房,楼层面积增加逾30%至2万2000平方英尺。

该公司创办人兼执行董事连怀清(56岁)透露,公司从1999年在乌美开设第一个厂房以跨足制造领域,为了扩充业务,几乎是每隔三年便搬迁至更大厂房。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谈到公司如何克服疫情挑战及接下来宏图大计,其中之一便是增聘人手,目标是从现有40名员工增加至80名。“我们公司也面临人手短缺的挑战,因为生产线无法实现全自动化,厂内机器仍依赖操作人员。”

目前,本地员工占七成,其余则是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和印度等地的外籍劳工。

连怀清坦言,这个行业很难聘请新员工,为了留住及吸引员工,人力成本去年同比提升了10%。此外,供应链瓶颈造成产品制造的周转时间拉长,促使公司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囤积更多原料。“我们便决定提高生产力,希望把整体成本降低。”

公司主要踏足航空业的保养、维修与翻修(MRO)领域,为客户设计及制造相关零件、工具和仪器,包括飞机起落架的轴承(bushing)。

该公司去年营收已近500万元,与2019年疫情暴发之前水平不相上下,今年目标是要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航空业是公司核心业务,对营收贡献达七成,其他来自半导体及油气业。

连怀清透露,油气业去年不景气,业务受到最大冲击,航空业却表现韧性,供应链干扰问题反而带来新商机,无法向原本外国供应商取货的客户转向公司下订单。

公司客户有许多是本地跨国企业,包括新翔工程(SATS)和新航工程(ST Engineering)。

连怀清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每半年都会跟客户沟通,了解它们接下来需求,这让公司都能准时交货,不会发生延后问题。

他注意到,晶片短缺问题影响精密工程行业,购买新机器设备从原本三个月就能到手,到目前却要拖至一年半载。“机会不等人,如果没有充足准备,当订单到来,来不及购齐这些设备。”

获国际航空监管机构认证 成公司最大优势

获得国际航空监管机构的认证及拓展新能力,这些独特优势让作为中小企业的Coway Engineering & Marketing能在竞争激烈环境下脱颖而出。

连怀清指出,公司从2014年起开始向国际航空监管机构取得认证,包括新加坡民航局(CAAS)、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及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很少中小企业能同时获得这些机构的认证,这也成为我们公司最大优势,确保公司工程师在维修航空零件方面的品质。”

他透露,认证之路非常困难,首先要获得客户信任,须要客户向上述机构致函表明它们需要公司的服务,公司工程师也要经过上时间的训练和考试。

另外,公司在去年2月拓展新能力,在文礼投资150万元建立新厂,专为金属零件提供表面处理服务。这也是公司至今最大宗投资。除了利用原本资金,公司借助政府推出的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Temporary Bridging Loan Programme)向华侨银行获得低利率贷款。

连怀清说,公司采用新科技,以全自动化进行表面处理,人手方面只需要五六名员工。由于表面处理在制造过程相当关键,原本是由第三方代劳,但现在都在公司控制范围,因此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以飞机起落架的维修为例,“当客户把零件交付给我们,通常须要在一星期之内完成。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几乎是很难取得订单。”

当然,公司也须要经过认证才能向航空业提供表面处理服务,他预计今年中就会完成。

创业初期为降低成本 不设办公室与厂房

回首创业艰辛,连怀清庆幸说道:“我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1986年从义安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毕业及服役两年半之后,连怀清加入不同工程公司累积工作经验,1996年才与三名合伙人共同创立Coway Engineering & Marketing,公司最早注册资本为10万元。

尽管公司成立初期碰上经济萧条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他指出公司业务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是因为一开始就瞄准航空业,当时本地航空业正处于起飞阶段,市场需求高。

当初作为一家微型企业,连怀清说自己和其他合伙人都是亲力亲为,不设办公室和厂房以把成本降至最低,“我们靠本身拥有知识为顾客解决问题,由承包商来制造。”

他指出,电子业在新加坡曾非常辉煌,但因为本地成本高涨而开始失去竞争力,相比之下,精密工程业更具增值能力及发展潜能。

展望今年行业前景,他希望跨国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多合作,形成生态系统,让中小企业成为后盾,使对新加坡经济举足轻重的航空业继续蓬勃发展。

(三之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