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短缺和购地成本上涨造成 新私宅售价越来越高于转售私宅

字体大小:

根据博纳产业提供的数据,去年第一季,非有地新私宅的成交价中位数为143万9000元,转售单位的成交价中位数为134万元,两者相差7%。在这之后的四个季度中,新私宅和转售私宅的价格差距持续扩大,到了今年第一季,差幅增加至40%,转售单位中位价为132万元,新私宅中位价高达185万元。

新住房供应短缺和购地成本上涨,推动新私宅成交价攀升,促使新私宅和转售私宅的价差在过去一年扩大,从去年第一季的7%增加至今年第一季的40%。

根据博纳产业(Propnex)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去年第一季,非有地新私宅的成交价中位数为143万9000元,转售单位的成交价中位数为134万元,两者相差7%。在这之后的四个季度中,新私宅和转售私宅的价格差距持续扩大,到了今年第一季,差幅增加至40%,转售单位中位价为132万元,新私宅中位价高达185万元。

针对这一现象,博纳产业研究与内容主管黄秀莹认为,这是因为未出售的新私宅供应更加吃紧,尤其是其他中央区(RCR)和中央区以外(OCR)。此外,由于发展商的购地成本增加,新项目推出时的价格也跟着走高。

黄秀莹说:“由于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我们预计今年新私宅的价格将保持坚挺,或进一步上扬。另一方面,转售价以较慢的速度增长,可能导致新私宅和转售私宅的中位数相差30%至40%。那些预算不多的潜在买家或因此投向转售市场购房。”

据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研究与咨询部总监孙燕清观察,过去11年,新私宅的尺价中位数从2011年的1140元,上扬至2021年的1834元,涨幅多达60.9%。

相比之下,转售单位的尺价中位数增加37.9%,从2011年的958元,增至2021年的1321元。

中央区以外大众化市场 新旧私宅尺价差幅最大

新私宅和转售私宅去年的中位数尺价差幅为38.8%,比2020年多出1.6个百分点。自2015以来,这个尺价差幅每年扩大。

孙燕清指出,去年在各地区中,中央区以外的大众化市场的新旧私宅尺价差幅最大,高达42.8%。

这是因为郊外的新住房供应非常低,带动这个地区的新私宅价格上涨。

过去两年,中央区以外的新私宅尺价中位数上升12.7%,超过该区转售市场的9.5%增幅。

她说:“由于中央区以外的新供应今年仍处于低水平,新旧私宅的价差预计继续扩大。我们预测今年有7000个新私宅(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推出,其中约2100个位于中央区以外。这其实不足以满足需求,因为这个地区过去五年平均每年卖出4902个单位。”

另一方面,冠病疫情导致建筑成本提高,也让新私宅价格面对上升压力。

合登(Hutton)房产集团研究主管李思德指出,新私宅和转售私宅近年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因素可能是疫情推高建筑成本,发展商不得不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买家,以致新私宅售价更高。

不过,他认为,转售私宅卖方可能会看准买家有急着搬家的需求而抬高价格,促使转售价接下来的增速超越新私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