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挑战重重 如何打造更具韧性企业?

看本地餐饮集团和半导体制造商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如何通过人才和科技投资,迎战重重考验,不但顺度难关,而且变得更具韧性。(图/新报业媒体)
看本地餐饮集团和半导体制造商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如何通过人才和科技投资,迎战重重考验,不但顺度难关,而且变得更具韧性。(图/新报业媒体)

字体大小:

冠病疫情带来的限制、人手短缺问题,加上全球的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的压力,在本地经营的企业面对重重挑战。

本文带你看一看本地餐饮集团和半导体制造商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如何通过人才和科技投资,迎战重重考验,不但顺度难关,而且变得更具韧性。

公司(一)

餐饮业转型应变 业绩取增长

集团通过方方面面把握创新转型的好机会,以变得更坚韧、更具应对未来变数的能力,持续增长。图见(左起)高级助理总监杰亚拉、营运总监斯坦普和执行董事陈志强。(图/新报业媒体)

疫情以来,餐饮业面对严峻的考验,意大利料理连锁餐馆百世达(PastaMania)也不例外。不过,过去两年来,这个品牌的不同分行年收都有15%到20%的增长,员工还获得加薪升级。它究竟有什么秘诀?

管理百世达是本地投资公司——联邦资本集团(Commonwealth Capital,简称CCPL)。营运总监斯坦普(51岁)受访时说,过去两年来各行各业面对重重考验,包括人手短缺、原料价格上涨、物流瓶颈的问题,公司也不例外,尤其是餐饮服务。不过,他认为这也是公司创新转型的好机会,以变得更坚韧、更具应对未来变数的能力,持续增长。

集团业务涵盖了食品链的四大部分:生产制作、仓储物流、贸易分销和餐饮服务,管理的品牌包括糕点店Swissbake、西式汤专卖店The Soup Spoon、冰淇淋品牌Udders,还有肉类供应商ZAC等。

集团位于裕廊工业区的综合食品中心,集合了物流、仓储、生产和服务,那里有烘培和餐饮的中央厨房、肉类处理设施和雪糕制造设施。集团在企发局的企业发展计划下设置了自动化设备,确保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素质。

斯坦普说,集团旗下的品牌能在应对困难时互相协商、共享经验和资源,打造一个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比如,近来原料成本上升,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生产部门,就能与旗下的餐饮服务店协商调整,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注重人才投资 多元化培训

营运总监斯坦普表示,栽培多元人才,是集团应对人手问题的方案之一。(图/新报业媒体)

以人手问题来说,集团采取从长计议、更具可持续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栽培多元人才、利用自动化辅助工作,打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斯坦普说:“我们注重培训、技能提升和人才的栽培,以加强工作团队的素质,提高职员灵活应变的能力。”

以百世达来说,餐馆经理受过服务和厨房管理的双重培训,在忙碌的尖峰时段,若有需要的话,他们也有能力到厨房帮忙打点烘烤比萨、煎炸薯条洋葱圈的厨房工作,有效地缓解了运作瓶颈。

高级助理总监杰亚拉(31岁)透露,员工有机会参与职务以外的培训和工作,发展多元化技能。“我们就有一名烘培师傅,因为兴趣而参与市场行销的培训,他的加入为销售部带来更具说服力的新卖点。”

执行董事陈志强(54岁)表示,集团也通过劳动力发展局(WSG)职业转换计划来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职务再设计策略,为食品服务、仓库运营、人力资源和营销等相关的角色重新设计工作。

他说:“员工能够接受新技能培训和参与职务再设计,不但能提高工作团队的士气,也提高员工加薪、擢升的机会,这让集团在招聘和保留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

这些应对方案提升了集团的韧性;去年,集团不但度过疫情的各个难关,还扩展餐饮业务,设立新合资企业,投资和管理超过20个独特的餐饮品牌。

投资科技研发 提升素质和效率

高级助理总监杰亚拉(左)和执行董事陈志强(右)都看到投资自动化的科技设备和数码工具,如何有效地辅助员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图/新报业媒体)

集团的另一个策略,是投资自动化的科技设备和数码工具,辅助员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他们投资的高科技设备包括肉类机器、智能面包糕点生产机器、曲奇饼制作机器和包装机器。

杰亚拉说:“智能面包生产机器每小时可为公司针对本地和海外10个市场,生产数以万计的手工糕点和烘焙食品;曲奇饼制作机器让饼干产量提升了一倍,酱料产品的密封包装也让我们能减少三分之二的人手。”

此外,集团设置了本地首个超高压灭菌设备,能通过低温巴氏杀菌处理,把食品保存期延长三至八倍,营养成分更完整保留;另一项科技能让特定食品在常温下保存12个月,提高出口机会和产品发展空间。

高科技设备不但提高生产力,加强食品供应的可持续性,也大大降低制造和物流成本,让集团能打进迪拜、印度和菲律宾等海外市场。它旗下的品牌如今在13个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管理超过300个销售点和分销平台。

善用津贴援助 协助转型更新

执行董事陈志强(左)说,集团通过工作再设计,让员工有机会在新领域发挥潜能,使集团在招聘和保留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图/新报业媒体)

集团利用当局给予的津贴和支持,投资自动化机器,这不但提高生产力、降低制作成本,也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开发新产品,例如研发另类蛋白质产品、低糖、低升糖指数(GI)的健康产品,迈入国际市场。

杰亚拉说:“我们也通过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SG,简称企发局)的牵引和支持,与不同的商业伙伴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计划,并打进多个海外市场。”

在食品服务方面,集团借助企发局的津贴进行数码工具转型,设置了数码订餐系统和顾客奖励计划,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

配合数码转型,集团在过去三年来接受企发局和劳动力发展局的培训援助,按部就班地给予员工多元和深化培训,例如学会使用数码工具,解读和分析各种数据,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司(二)

科技与人才技能提升 垫下领导优势

美光科技重视人才技能的提升,让不同领域的员工能充分发挥所长。(图/新报业媒体)

七年前,专门生产和制造记忆卡、内存卡和储存技术、影像产品的国际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设在新加坡的厂房,开始在制造流程中使用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管理,启动了工业4.0转型之旅,并于2020年1月获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灯塔工厂,认定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疫情下,集团两年前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更引进人工智能科技,处理更复杂更多元的任务,包括品质管理、生产设施和设备设施的管理,也用上视频智能分析。

集团主要的产品包括DRAM、NAND闪存、储存卡和固态硬盘等。这些技术和产品等于是电脑和机器“大脑”,能够迅速存储、处理和管理各种数据,因此从科技数码产品如手机、电脑、到驱动服务器、医疗器材、汽车等产品,都不能没有它。

自动化+AI科技 研发加强优势

新产品推介兼组装工程总监潘曼纳班表示,内存和储存技术产品越来越复杂,公司必须不断转型,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图/新报业媒体)

美光科技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晶圆制造厂和一个组装测试设施,这里的许多工作流程都采纳人工智能(AI),而且是全球最先量产232层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的基地。这个创新产品具有高性能储存,储存密度也是业界中最高的单位,成为美光科技的一大竞争优势。

实际上,美光科技已摇身变成高度自动化的创新科技工业,不但有设计、制造、组装和测试的设施和能力,还不断研发新产品。它至今已拥有超过5万个终身专利权,垫下创新领导的优势。

在美光工作了21年的潘曼纳班(43岁,新产品推介兼组装工程总监)受访时说,内存和储存技术产品越来越复杂,客户的需求也提高了。

“我们需要更多元化、量身定做的产品,交付产品的速度也需要更快。”潘曼纳班说。

他表示,公司必须不断转型,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包括不断投资自动化、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打好结构和系统,才能在种种挑战中做出最好的决策。

与政府密切合作 三方面推动转型

善用当局的各种援助,加上与政府机构的密切合作,协助推动了许多新项目和计划。潘曼纳班说:“这些合作和援助,一来帮助我们启动了许多新项目,更快做出相关的决策和改革。”

“第二,政府积极促进不同领域的协作,例如我们通过政府机构和环球半导体企业互相分享经验,虽然产品未必相同,却是获益良多的难得交流。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也扩展了供应商的生态系统,跟更多不同的供应商接触,例如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制造业供应商。”

以人为本 栽培坚韧团队

负责培训与发展人才的工程师黄乐怡说,公司从个人和组织两大层面鼓励雇员建立成长思维。(图/新报业媒体)

鼓励人才发挥潜能是美光科技成功转型的要素之一,因此集团支持雇员在事业和个人道路向前发展,栽培出坚韧、有进取心的团队。

在美光工作了28年的朱玛丽(51岁,物料规划经理)说,她的宗旨是“没有做不到的事”,她的下属也培养起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当年公司要打造300毫米晶圆设施的工厂,必须拆掉旧设施,拉高天花板,引进新器材,与此同时又不能间断200毫米晶圆的生产。”朱玛丽说。她表示,这么做史无前例,但由于集团上下一心,不轻易放弃,结果成功做到。

负责培训与发展人才的工程师黄乐怡(26岁)说,公司从个人和组织两大层面鼓励雇员建立成长思维。“不管是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员工,公司都鼓励大家不断提升技能,吸收新知识,也提供许多学习机会,包括和不同人一起工作,发掘不同的潜能。”

其中,公司在数码自动化的转型期间,不断根据工作上的新需求推出相关的培训,协助雇员转型,或学习管理更增值的任务。

美光在新加坡雇有大约9000名员工,它是本地最多样化员工和最具包容性的企业之一,雇员中有超过40%是女性,它也是本地第一家签署“协助残障者就业承诺”的科技公司,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工作环境。

患有先天大脑性麻痹症的张银龙(面向镜头者),在公司也和其他同事有一样的进修和晋升机会。(图/新报业媒体)

患有先天大脑性麻痹症(cerebral palsy)的张银龙(37岁),在加入美光之前有不少顾虑。

“我的左脚无力,而我的职责包括改进、维修机器和设施,有些器材巨大又很高,我担心我无法把工作做好。”

不过,张银龙过后发现担忧是多余的。“不管有多难,我身边的同事都很热心,他们会拆下部件给我研究,或爬上去拍照拍视频,甚至是扶我上去,确保我会亲眼看到要检查的部位。”

“公司也赞助我修读计算机科学的学位,深化我在自动化和电脑程序设计方面的技能,让我和其他同事有一样的进修和晋升平台,也有同等的机会在工作上做出贡献。”


更新转型蓝图 企业应变不迷茫

企业和雇员应该进行什么转变,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新挑战?

他们可以参考未来经济理事会(Future Economy Council)制定的产业转型蓝图,更了解时下新挑战和需求,以通过数码化、技能提升和重新设计工作等策略,加强企业的生产力、韧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经济理事会成立于2017年,如今它逐步更新并推出产业转型蓝图2025(ITM2025),以协助本地23个领域跟上经济结构转变的步伐。

无论你是来自食品业、精深工业、物流业或零售业的雇主和雇员,都能通过蓝图往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今朝转型 迎未来挑战”系列由贸工部呈献,六之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