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过程拓新商机 加大力度提供融资 金融界牵手众企业迈向净零未来

字体大小:

全球气候暖化的威胁不绝于耳。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al)的研究报告,当气温上升3摄氏度后,海平面预计在200至2000年内上升6.4米,导致约8亿人口所居住的陆地低于海水高潮线,其中至少6亿人来自亚洲。由此可见,气候暖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严重后果。

无论是政府、监管者、金融服务业者还是消费者,解决这场危机须多方合作,大家坚定采取行动推进去碳化,实现净零排放。

各方利益相关者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其中又蕴藏哪些商机?《联合早报》邀请专家一一剖析。

实现净零排放的旅程不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业界人士指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拓新的商机,建立更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当中,金融服务业者作为各领域的资本供应者,可在去碳化上扮演关键角色,指引企业迈向更绿化的道路。

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研究显示,实现净零的进程为东南亚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约1.4万亿新元)的经济机遇,主要围绕基础建设、科技、系统、可持续能源和资源、粮食与农业、高效工业,以及互联互通绿色城市的发展上。到了2030年,这预计可为本区域创造至少500万份工作,为区域贡献多达8%的经济价值。

另一份由微软(Microsoft)和淡马锡控股发布的报告显示,为了实现净零目标,本区域须要投入2万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一半的投资集中在再生能源、交通和建筑环境等行业。

大华银行集团首席永续发展执行官林锦辉。(受访者提供)

大华银行集团首席永续发展执行官林锦辉向《联合早报》说:“这些研究说明了企业脱碳和为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与时并进迈向净零未来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机遇。大华银行将在共同过渡到净零方面,继续积极与本区域客户接洽,并加大力度帮助它们,为它们提供过渡融资。”

“净零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的消除量完全抵消排放量。根据2015年《巴黎协定》的目标,各国承诺把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度或更多,气候变得极端的情况将加剧。例如,热浪将变得更频繁或更严重。

普华永道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总监李秉义。(受访者提供)

据普华永道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总监李秉义的观察,企业如今更加关注脱碳。他透露,客户近期纷纷设定更加雄心勃勃的去碳化目标,说明许多企业已把实现净零排放视为首要任务。

李秉义说:“随着决策者和投资者持续加速实现过渡到净零的抱负,大部分企业已踏上这个旅程,从衡量碳足迹开始,帮助它们了解碳排放的源头以及碳排放的基线水平,进而制定去碳化的目标。那些走在较前头的企业,设定了以科学为基础的目标,并且开启减碳的途径。”他也指出,金融机构在这个推动净零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们可扮演核心角色,通过制定远大的目标,以负责任的方式支持客户和投资者,引导资金流向一个净零的未来。”

银行采取长远视角和为气候风险定价,并有能力探索新的增长机遇,满足市场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在资产组合管理及资本配置决策上的表现更加优越。

——普华永道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总监李秉义

净零进程具挑战 须各方密切合作

然而,实现净零的进程不无挑战,须要各方密切合作和展现坚定的决心。

林锦辉说,过去20年,东南亚依赖热煤等化石燃料来大幅度推动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有鉴于此,这个区域转向去碳化时必须做出取舍,在现实中面对一些后果。尽管科技进步和脱碳解决方案为本区域带来好处,但成本可能限制它们的广泛采纳程度。

尽管如此,大华银行承诺实现净零,决心以公平的过渡方式支持本区域取得经济增长,同时提升不同经济体的能源管道。

实现净零排放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包括推出强有力的政策、行业脱碳策略或蓝图,以及政府提供奖励和进行投资。金融领域也要加大力度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在过渡融资方面,协助各经济体、工业和企业执行去碳化策略和计划。

——大华银行集团首席永续发展执行官林锦辉

大华银行星期一(10月31日)宣布,为六个行业的企业客户设定去碳化目标,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这些客户占银行企业贷款总额大约60%。它们都是高排放的行业,包括电力、汽车、石油与天然气、房地产、建筑,以及钢铁。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认为,单是看亚细安,这个区域的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分化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也不同。

卢耀群说:“本区域追求净零的方式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个别国家自身的情况来调整速度和期望。不过,亚细安国家之间有许多互联互通的地方,各国可协调实现净零的目标,尤其是在降低碳排放等环境可持续发展上。”

至于新加坡的去碳化进度,卢耀群说,银行业和能源业对净零的贡献得到显著关注,一般建筑业和餐饮业等需要尽更大努力,如在节省用水和废物管理方面。

毕马威新加坡金融服务业咨询服务主管拉顿克劳(Anton Ruddenklau)说,本区域须要培养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元化,以及帮助企业脱碳的人才,以更有效地实现净零目标。

【个案】大华与鸿生联手推广U-Drive计划

净零排放的进程须各方合作,大华银行推出针对太阳能、能源和电动车领域的计划,积极与企业携手推动可持续增长。

大华在2019年10月推出U-Solar生态圈计划,鼓励商家和消费者转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银行去年扩充计划,9月推出电动车绿色融资解决方案U-Drive,串联整个电动车的价值链;10月推出亚洲首个综合融资平台U-Energy,协助企业和业主节省电费和减少碳排放。

大华银行与代理商用电动车的鸿生发展公司合作推广U-Drive计划。(鸿生发展公司与大华银行提供)

代理商用电动车的鸿生发展公司(Hong Seh Evolution)是与大华合作的企业之一,双方共同推广U-Drive计划。

这家公司获得大华提供绿色融资,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电动车销售和库存的资本需要。

鸿生发展公司董事陈威明说:“银行一直对我们进军电动车行列给予支持,尤其是在推出商用电动车上,我们预计这个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们正在扩充成为一站式电动车中心,提供销售和出租服务,以及充电基础建设。”

为了在本地推广电动车的使用,公司与大华在上述计划下为驾车者提供免费充电分数,鼓励国人转为驾驶更加环保的电动车。

【本文由大华银行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