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文稿

【梦想“企”飞系列】扭转海外项目的亿元亏损 本地过江龙成国际企业

罗德里工程集团的管理层(左起)副执行主席谢美凤、主席兼执行董事谢金标、副首席执行官许俊平,带领团队不断扩展业务。(图/报业媒体集团)
罗德里工程集团的管理层(左起)副执行主席谢美凤、主席兼执行董事谢金标、副首席执行官许俊平,带领团队不断扩展业务。(图/报业媒体集团)

字体大小:

本地过江龙罗德里工程(Rotary Engineering)初涉中东市场时,曾蒙受1亿美元(约合1亿3600万新元)的亏损,但公司咬紧牙关坚持完成项目,打响信誉品牌。如今,中东已成为公司扩大业务的重要市场,带动公司取得每年5亿新元的营业额,一跃成国际企业。

本地企业能成功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油库”中东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一帆风顺;但坚持向海外扩展业务,却让公司从一个从事5000元工作项目的本地小公司,扩展到一个合同数额高达数亿元的国际企业。

罗德里工程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谢金标表示,在扩展业务时,公司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海洋”。(图/报业媒体集团)

罗德里工程集团(Rotary Engineering)主席兼执行董事,也是集团创办人的谢金标(75岁)回忆创业的道路时表示,在百废待兴的1970年代,市场对各种工程服务的需求都很高,他于是在1972年大胆创业。当时公司只是一家小承包商,专为在新加坡的石油炼油厂和石化工厂提供电力安装服务,员工也仅12人。

51年后的今天,公司现已发展成一家为石化工业提供工程、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服务的国际集团,年营业额达5亿元,是本区域能源设施建造领域的佼佼者。公司的全球团队超过6000人,其客户就包括了蚬壳、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和天然气巨头,以及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集团。

它是怎么做到?

除了精进技术的同时,它也努力把握每个到国外发展的机会,还得懂得因地制宜,从失败中学习,因此公司不仅在多个亚洲国家立足,更腾飞于世界舞台!

谢金标就表示,在扩展业务时,公司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海洋”,因此公司勇闯海外市场,期间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借此积累经验,理出适合自己的策略。

公司也参与在2019年正式启用的本地新一代清洁石油产品储存设施——裕廊海港油储码头(Jurong Port Tank Terminal)的项目,负责建设了一个拥有19个储罐的储罐场。(图/罗德里工程集团提供)

经验谈:“尽量不外包”

谈到进军中东市场的经验,谢金标回忆道,他们在2009年首次进驻沙特阿拉伯市场时,曾遭受滑铁卢,蒙受了高达1亿美元(约合1亿3600万新元)的损失。在当时的合作形式下,他们在沙特的合作伙伴负责委任二手承包商的工作,怎知二手承包商竟接连出状况,导致工程被严重耽误。

但公司咬紧牙关坚持完成项目,公司信誉可靠的做事方式,为公司在业界打响知名度。

公司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在接下来其他合作项目中改变了操作形式,不但坚持自己管理二手承包商,也尽量做到“不外包”。

他说:“工程设计我们可以在新加坡进行,器材则尽可能用自己的,没有的话才找承包商。工人方面,我们可以从印度等地调派一些过去。我们的原则是,自己做的部分要尽量掌握50%,如果不行,至少也要掌握30%。”

找对了运营策略后,公司在中东的发展势如破竹,以沙特为起点,扩展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

经验谈:了解文化差异 变通应对

从创办初期仅12名员工的小承包商,罗德里工程不断拓展业务,已晋升为本地能源设施工程界的巨头,全球团队有超过6000人。(图/报业媒体集团)

在印度尼西亚发展的初期,谢金标表示,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事管理,甚至还曾发生过罢工事件。

事件发生让他意识到,这些问题是源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因此他决定采用“在地人管理在地人”的策略,以此消除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隔阂,建立起信任。

现今,在公司主力发展的最大海外市场——中东,则有来自黎巴嫩、埃及、印度等国、会说阿拉伯语的员工担任领导层。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外籍员工并不一定得来新加坡受训,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就能让他们迅速投入工作。

“每个市场都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沟通的方式,这是发展企业的重中之重。现在我们好些海外市场的工人和管理者都是当地人,已经自成一套系统独立运作。”罗德里工程集团副执行主席谢美凤(44岁)说道。

不仅如此,管理层也发现每个市场的文化不同,应对客户的方式也需要调整。

她表示:“比如,在中东地区的客户,我们就需要亲自前往那里与他们见面,提供个人化的接触。相反的,其他地区的客户可能更倾向于在线会议,无需面对面谈生意。

国际化路上越战越勇

在2020年,公司获得合约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造双层储罐,旨在支持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为当地能源行业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是公司在印度的重要工程之一。(图/罗德里工程集团提供)

谈到向海外市场扩展业务,原来创业仅六年,谢金标就已经开启了走出国门的计划。在1978年,他在一名主承包商的邀请下,到马来西亚的波德申参与了一项工程。

“我们进军海外的开始,都是受人之邀。当时我们已跟这些公司在新加坡有业务往来,而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声誉很好。新马两地的文化差异微乎其微,我们有许多来自马来西亚的技工,他们都乐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这就是我们决定在马来西亚开始我们的海外扩张的原因。”他说道。

之后,公司就不断在太平洋地区扩展海外业务,包括在印度、中国、印尼、泰国等地开设子公司和合资企业。

其中,为了减低成本,公司在1993年就在泰国开设了一家海外厂房,随后更在东南亚和中东接连设了六家厂房。这让公司有了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工程部件的制造,还享有低廉人力成本的优势。

企发局的助力犹如“润滑剂”

公司也取得芬兰石油公司耐思特(Neste)于2023年5月新开的新加坡炼油厂扩建的合同,负责储罐、电气与仪表、管道和维修工程的合同,凸显他们在储罐建设之外的扩展能力。(图/罗德里工程集团提供)

谢金标表示,响应新加坡政府的号召,善用政府提供的支持,是公司的运营策略之一。

进军每个国外市场时,他们都会向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简称企发局)寻求意见和协助,以更好地做准备。企发局曾为他们在国外市场牵线和疏通关系,介绍潜在客户和相关人士,还提供了所在国经商条规、行政等方面的资讯。

罗德里工程集团副首席执行官许俊平(47岁)说,企发局在全球各地的联系广,给予公司不少援助。他举例说,当公司首次进军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时,面对税务方面的问题,所幸企发局给予援助,包括安排跟官方的会议等,才得以解决。

“我觉得企发局的帮助就像‘润滑剂’,帮我们减少了一些开发市场过程中的阻碍。以中东来说,我们能和国家级的机构合作,少不了企发局的助力。”谢金标说道。

他表示:“技术提升、数码化、自动化、机械化是我们近几年的技术发展重点,我们甚至对机器人领域跃跃欲试。对于这些需要庞大资金的项目,企发局的补助可说是至关重要。”

公司去年参与了企发局的旗帜项目——企业腾飞计划(Scale-up SG),让国际化的进程得以加速和巩固。这项计划是要协助有潜能发展的企业成为业界领军,加速成长。公司也能从管理咨询公司学习到新的商业模式,到海外考察更是扩展视野,认识到不同的先进商业策略,以及不同的商业思维。

“企业腾飞计划“也帮助企业加强领导团队和接班人的领导能力,让他们有机会扩大联系网络、专长和结识合作伙伴,支持企业的成长。

谈到未来的发展,谢金标表示,参与了这个计划迫使管理层思考下一环节的业务扩展,能进军哪些相关的新业务。

他透露,公司最近有受邀到东非进行考察,探讨发展的可能性。

罗德里工程集团创办至今51年,从当初仅12名员工到现在拥有超过6000人的全球团队,对他来说,国际化是一条必行之道,也是集团发展的大方向。

点击了解更多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给予本地企业的援助。

本系列一连六期,专访本地企业如何借助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提供的援助进行创新,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以及朝向可持续发展。(六之一)


【本文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