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已融入人们的生活,相比之下,在法律专业领域中,科技还没完全渗透其中。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正在引发法律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星期四(9月21日)在TechLaw.Fest法律与科技论坛上,作出以上表述。 

他提到,尖端科技正在影响法律界,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能合同是两个典型例子。

AI工具回答法律问题 总结信息及准备与分析草稿  

譬如,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Allen&Overy)已开始使用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Harvey,可回答法律问题、总结信息,以及准备和分析文件草稿。本土法律科技公司Intelllex今年6月推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诉讼研究助手Scott,目前已拥有大约1000名全球用户。

科技在法律界的另一运用方式是智能合同,它可以自动执行协议内容,由此可以减少或省去经纪人、代理人和公证人等中介机构。保险和物流等行业已开始使用这项科技。

延伸阅读

面对“拟人”挑战 律师须加强培训应对
面对“拟人”挑战 律师须加强培训应对
调查:逾九成本地员工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提高生产力
调查:逾九成本地员工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提高生产力

一个案例是,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国安盛集团(AXA)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律中心正在合作,研究构建一套供法国安盛集团使用的智能保险合同,以解决赔款缓慢或不准确的问题。

不过,唐振辉也指出,科技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威胁。在一次次的科技技术突破中,关于“律师是否会被取代”的疑问也随之而来。

他说:“作为个人律师,我们必须投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新的技能。我们要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执业做好准备,要致力于终身学习。”

在更广的层面上,他认为,法律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行业需要通过创建关键平台来支持能力建设,以促进连接,并讨论影响生态系统的关键问题。

此外,他还提到了科技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匿名性、平台算法都可能造成社会危害。世界各国都在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于2019年修订了防止骚扰法令(Protection from Harassment Act),去年修订了广播法令(Broadcasting Act),并在今年通过了网络刑事伤害法令(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