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营运成本上涨和人手不足的挑战,经营咖啡馆的陈邦耀不得不跳出框框思考,走向数码化和自动化转型,设计和研发咖啡机器人。这不仅仅解决业务所面对的问题,还创造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在创业之前,陈邦耀是一名财富管理经理,他的客户都是企业家和商家。陈邦耀当时受到客户的启发,想要跟他们一样,创办自己的生意。于是他便辞去工作,踏上创业之旅。
当初每六个月重新培训新人 却随时可能被挖走
热爱咖啡的陈邦耀(42岁)在2016年开了一家咖啡馆,当时已采用自动化的泡咖啡过程,但还是需要人力来经营。身为老板的他,还得负责收钱和冲泡和端咖啡。到他开了四家分店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人工短缺问题。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加坡面对很大的员工短缺问题,尤其是餐饮业。新加坡人都不想干这类工作,业者都是靠外劳。”但受到外籍劳工配额的限制,他也没办法请到那么多外劳。
他说,大学毕业生一般上都是来打短工过渡,雇主得不断重新培训新员工。“我那时候很辛苦,因为每六个月就要重新培训新人,而且一手培训出来的员工随时可能被挖走。因此,当时很难维持咖啡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解决人手不足的挑战,他致力于推进业务的数码化和自动化,研发咖啡机器人,设立“无人”咖啡馆。不过,咖啡馆还是需要人力来补充咖啡豆、牛奶和杯子等货品,也需要员工来维修和维护机器人。
自学机器人编程 不断改进已达成熟阶段
向科技转型也有助解决租金高昂的问题。陈邦耀说,疫情封锁措施解除后,业主将咖啡馆的租金调高一倍,也就是一年多7万元。那时已经开始研发泡咖啡机器人的陈邦耀没有续签租约,借此全心投入开发机器人咖啡厅。
名为Ella的机器人咖啡馆面积为40平方英尺,每月租金介于几百元至1000元。
陈邦耀在2018年创立科技起步公司皇冠科技(Crown Digital),自掏腰包大量投资于科技,以及聘请工程师、硬件与软件工程师,自学机器人编程。过去几年,他和团队不断改进咖啡机器人,研发工作已经完成,并达到成熟阶段。
每小时冲泡多达200杯 七机器人咖啡厅全天候营业
截至8月18日,公司在本地七个地点设有机器人咖啡厅,每小时可冲泡150杯至200杯咖啡,全天候营业。
机器人咖啡厅没有售卖拉花咖啡,陈邦耀指出,公司的生意策略主要讲究速度、品质和稳定性。“很多客户天天来这里喝咖啡,早上赶着去上班,没有时间等你拉花。”
在早期发展阶段,公司先专攻办公楼的打工族,和必要领域如医院、机场及地铁站。今年8月公司拓展业务,在本地一个加油站设立机器人咖啡厅。
他强调,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打入企业对消费者(B2C)市场,跟市中心的大品牌竞争。
与JR东日本铁路公司合作 咖啡机器人进驻800车站
公司营运不久后,就开始进军海外市场。2021年,公司跟JR东日本铁路公司合作,在东京和横滨进行机器人咖啡厅的测试营销活动。
去年7月,公司与JR东日本铁路签署谅解备忘录,即将在日本的800个车站设立机器人咖啡厅。陈邦耀说:“我们已经花了一段时间洽谈,准备好大批量设立机器人咖啡厅。”
为此,陈邦耀展开A轮融资活动,计划筹集约4000万美元(约5440万新元)。迄今,公司已筹集约1000万新元。SMRT和淡马锡控股旗下海丽凯资本(Heliconia Capital)也是公司的投资者。
今年7月,公司在东京成立一家子公司,另外也开始在菲律宾展开合资项目。陈邦耀指出,公司的目标是将业务扩大到整个亚洲市场。
蕾哈娜名曲《雨伞》变机器人名字
问到咖啡机器人Ella的名字由来,陈邦耀说,他一直想给机器人取个容易记、有趣的双音节名字。
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孩子们一边哼唱着歌手蕾哈娜(Rihanna)的一首流行曲《雨伞》(Umbrella),一边翩翩起舞,因此决定使用这首歌来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