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若不分青红皂白,只要一遇到气候相关风险较高的客户就撤回对它们的信贷、保险覆盖或投资,将使这些企业丧失落实脱碳所需的融资,对社会达成净零排放目标反而会产生反效果。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三(10月18日)发布一套咨询文件,提出一系列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绿色转型规划建议,让金融机构协助它们的客户和投资对象有序脱碳,并就此征求公众意见。
金融机构应引导客户和投资对象有序脱碳 而非撤资
金管局对金融机构的期望包括,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它们的客户和投资对象有序地脱碳,而不是选择直接撤资或剥离。其次,金融机构也应认清,企业展开绿色转型需要时间,金融机构可采取多年期的方法,超越典型的融资或投资期限,更全面地评估气候相关风险。
转型到净零经济的过程复杂,金融机构也应与客户密切合作,采取综合适应措施。此外,金融机构也应在转型规划中考虑到气候相关风险之外的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加以管理。
金管局也期望金融机构披露有意义和有关联的信息,来帮助利益相关者明白,它们可如何回应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气候相关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治理和流程。
孟文能:从碳密集型活动中撤资无助实现零排放
金管局局长孟文能说:“无差别地从碳密集型活动中撤资,将无助于实现零排放的世界。全球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这些活动来实现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相反的,金融机构必须积极支持借款人、保险方和投资对象,通过可信的转型计划,逐步实现减碳。”
金管局金融监管副局长何恒心在公众咨询推展活动上说:“银行和保险公司可提高客户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并在尽职调查和承保流程中,实施强有力的风险缓解和适应措施。作为投资者,金融公司还可通过参与、代理投票(proxy voting)和领域间的协作来塑造企业行为和对气候的响应。”
有兴趣反馈的公众可以到金管局网站取阅公众咨询文件,截止日期是今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