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冠病疫情的洗礼之后,本地配餐供应公司How’s Catering 更为茁壮,计划将业务范围扩大至预制食品领域,并在三年后上市。
How’s Catering是今年新加坡金字品牌奖—成名品牌得主之一。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志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对获奖感到非常荣幸。这不是个人奖项,而是属于与我并肩打拼的团队,若是没有他们,公司没有今天的成就。”
1997年,当时22岁的罗志华与女友,也是现在的太太,都有股强烈欲望要在一起当老板。两人对餐饮业,尤其是像酒店自助餐,摆盘设计漂亮的自助餐饮模式非常有兴趣。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他顶下一对70多岁夫妇在1991年成立的配餐业务,一直做到今天。
罗志华说:“公司本来的名称是‘优良好’,我们觉得不容易记,因此就缩短至今天的‘好’,How’s catering。”
从四人团队发展到百人规模
刚接手生意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四人团队,凡是都得亲力亲为,由于设立成本控制在低位,因此1997年的金融风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一开始,罗志华先专注小型的合同,为住家活动以及企业小型派对提供配餐服务。后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客源和收入,公司在2014年申请了清真认证。
罗志华说,在获得清真认证之后,他的餐牌上就停止供应猪肉菜色,因此必须经过一段原有客户的调适期。与此同时,他与团队也研究将烹煮猪肉的方法用在鸡肉上。比如利用叉烧的做法烹煮鸡肉叉烧,并推荐给客户。
现在公司也会在菜单上加入植物肉,除了满足环保概念强的客户需求,也为地球尽一份力。
在2020年,配餐服务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80%,包装食物(packed food)则占了20%。因此,在冠病来袭的时候,公司的配餐服务基本上是零收入。
罗志华说:“冠病疫情给我们的业务带来沉重的打击,每个月入不敷出,还好后来我们获得供应外劳宿舍餐食的合同,情况才稍微有改善。”
当时,公司上下员工都必须到公司帮忙打包食物,所幸的是,所有员工都有卫生认证,可以帮忙包装食物。
“订单数量从一餐1500份增加到3000份,再到6000份,加上印度餐不是我们的专攻核心,其实这是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过,幸好我的二厨是个印度人,他连同几个人拟定了印度餐的菜单,帮了我一个大忙。”
除了外劳餐食供应之外,这段期间公司也有小量的包装食物订单送到继续运作的政府部门,公司才不至于完全零收入。
如今,公司对企业的订单,已经从以往占收入的40%,增加至60%,当中包括为大型活动如展览和会议提供自助餐。目前,公司拥有一个22辆送货车的车队,以及超过100名员工。
梁苑集团(Neo Group)2018年收购How’s Catering51%股权,如今仍是大股东。罗志华说,梁苑给予公司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公司上市筹备方面提供意见。
“我们计划三年后上市,筹得资金能帮助我们向邻近东南亚国家拓展业务。明年3月,我们将搬迁到一个更大的施设,到时也会增加产品线,提供即食冷冻食物,通过线上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