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2022年仅约三成新加坡企业有意加强国际化步伐,在2023年表达要加强国际化力度的企业增加至近六成。

最多企业有意进驻的海外市场是马来西亚,达46.7%,但有意向中国和越南扩展生意的企业则减少。即便企业表示面对严峻经营环境,97.5%企业会保留全部或部分在新加坡的业务。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星期三(1月10日)公布2023年年度企业调查发现,58.4%的企业去年有意加大向海外发展的力度,27.1%表示会保持与2022年相同的力度,而表示会放缓国际化步伐的企业则从2022年的24.3%减少至11.1%。

最感兴趣海外市场 东南亚四国和中国

在五大新加坡企业最感兴趣的海外市场中,四个是东南亚国家,另一个是中国。过去三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新加坡企业最有兴趣进军的两大首选海外地点。

表示要向马来西亚扩张的企业占比从2021年的36.6%,逐步增至去年的46.7%。同期,有意到印尼发展的企业则从33.2%逐步增加至40.1%。

延伸阅读

入选“狮城之心” 58本地品牌获支持闯海外
入选“狮城之心” 58本地品牌获支持闯海外
新中贸易协定升级 我国业者在中国服务业获更大准入
新中贸易协定升级 我国业者在中国服务业获更大准入

进军中越兴趣减退

不过,本地企业对中国和越南的兴趣递减。有意到中国发展的企业占比,从2021年的43%,滑落至去年的31.3%。此外,有意到越南拓展业务的本地企业占比,也从2022年的37.2%,大幅跌至24.1%。

推动本地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因素主要是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群和客户群,有63%本地企业如此认为。但它们面临的主要困扰包括海外经济前景不明朗、难以找到合适的商业伙伴,以及在海外市场开发方面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 

中华总商会在去年6月至8月间向636名本地企业首席级别(C-suite)高管进行调查访问,中小企业占94%。

调查结果也披露,67.8%的受访企业预期去年盈利会低于2022年,只有32.2%的企业表示会有更好的预期。

尽管面对营业成本、人力与资源等限制,近98%的企业仍将在本地保留全部或部分业务;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会转型业务,以善用新加坡的竞争优势;仅2.5%会撤离新加坡。

盼政府商会提供更多协助

另一方面,利用政府援助计划的企业从2022年的67.5%增加至去年的69.4%,主要用于解决营运上碰到的最大难题,依次是数码化和采纳科技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的发展与挽留、营商成本和业务转型、创新和建立新能力方面。

在申请政府援助计划方面,企业面对最大的问题是申请过程复杂(38.5%)、对于哪些援助最适合企业缺乏认识(35.3%)。不过,也有32.2%的受访企业表示并未在申请上面对任何困难。

此外,超过四成企业也提出,希望各政府部门能更好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各商团协会应该为协助会员企业提出更多相关倡议、以及吁请政府关联公司和大企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中小企业参与。32.3%受访公司希望政府能推出更多采购项目,供中小企业参加。

中华总商会也列出六项针对今年财政预算案的提议。它期望预算案能协助商家缓解营商成本、协助增长导向企业获取较低融资成本、加速中小企业建立绿色能力以掌握绿色经济的契机、加强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计划以支持员工掌握精深技能和能力、提供奖励催化中小企业整合和增长、以及支持中华总商会推出“商团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支持领域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