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曾佳(32岁)由于工作需要,时常来东南亚出差。每次出发时,她都会提前换好当地的现金,消费后剩下一些零钱,不容易花掉,也不值得再跑去银行兑换,就这样攒在手里,已宛若一个东南亚“钱币收藏家”。 

她说:“东南亚很多地方能够接受的数码支付,是当地的应用,它们之间可能不互通。我也不想每到一个地方就要下载一个应用,然后再验证、绑卡等,实在太麻烦。现金哪里都能接受,但有时剩几块钱或者几个硬币,花也花不掉,只能留作纪念或等下次再用。”

东南亚支付市场 呈碎片化与分散性

曾佳的“不适”,容易理解。这是因为在中国进行移动付款,常见的选择只有“小蓝”(支付宝)和“小绿”(微信支付),然而在东南亚,却暂时未出现巨头垄断,数码支付市场格局犹如“神仙打架”,呈现碎片化与分散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