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使用区块链洗黑钱的手法愈发复杂,不过越来越多通过中介钱包洗钱的非法资金是采用稳定币(stablecoin),更少采用加密货币龙头老大比特币。
区块链分析平台Chainalysis星期四(7月11日)发布报告,分析不法分子使用区块链洗钱的最新趋势。
洗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处置、掩藏,以及整合。处置是指非法资金进入金融系统的初始阶段。接着再利用一系列的金融交易,掩藏资金来源。最后是整合,即这些非法资金重新进入合法经济体系。
掩藏非法资金来源的形式有很多种,传统途径是使用多个银行账户和空壳公司洗钱,而通过加密货币洗钱的最常用手法,是使用个人中介钱包(intermediary wallets)。
中介钱包在区块链洗钱过程是要角,通常占交易总值80%以上。
非法资金从个人中介钱包转到兑换平台之后,可转换成法定货币,或其他加密货币。兑换平台包括一般的中心化交易所(centralized exchanges)、去中心化金融服务(DeFi)平台、赌博网站、加密货币混币器(mixer)等。混币器将加密货币交易与其他交易混合,从而消除第三方发现交易源头的可能。
稳定币占所有非法交易大多数
Chainalysis指出,自2019年以来,已有将近1000亿美元(约1350亿新元)的已知非法资金,从中介钱包转到兑换服务平台。最高金额是于2022年被揭发、涉及俄罗斯交易所Garantex的交易,金额高达300亿美元。
报告还说:“越来越多通过中介钱包洗钱的非法资金是稳定币,这和我们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稳定币目前占所有非法交易的大多数。”
Chainalysis认为,使用稳定币洗钱的情况增加,很可能反映过去几年,稳定币使用量总体增长。“毕竟,无论是好人或坏人,通常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价值不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的资产中。”
超过50%非法资金流向中心化交易所
犯罪分子可能会将不义之财存放在个人钱包数年之久。但大多数会将加密货币转换为现金,超过50%的非法资金最终都流向中心化交易所。
Chainalysis认为,由于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更高,不法分子可轻易将加密货币转换成法定货币。而且,这些交易所和传统金融服务也有连接。
为遏止不良分子使用加密货币洗钱,各国都出台与加密货币有关的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的法规。
在新加坡运营的加密货币业者,或称为数码支付代币(digital payment token)服务商,会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付款服务法(Payment Services Act)监管,这法令于2020年1月生效。
不久前,金管局提出修订,进一步扩大管制范畴,授权金管局对数码支付代币服务商,施加与反洗黑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用户保护和金融稳定相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