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MiyaHealth
创立时间:2019年
主要业务领域:医疗科技
最新融资情况:2023年完成种子轮(Pre-Series A)融资,筹集1040万新元,投资者包括ST Engineering Ventures和风险投资基金Elev8等。目前已展开A轮融资。
一场个人悲剧促使拉詹特兰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尝试将医疗数据统一为共同语言,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产品,以提高医疗保健的效率。
拉詹特兰(Ramesh Rajentheran)是本地医疗科技起步公司MiyaHealt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2018年,拉詹特兰的前妻突然去世,医疗保险未能提供帮助的原因之一是保险依赖人工处理,而人总会犯错。
拉詹特兰已在医疗保健领域有20多年的经验。他最初在英国接受医生培训,随后成为外科医生。他还在伦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并有12年的投资银行从业经历,主要涉及医疗股分析和并购等领域。
2015年,他加入富乐医疗集团(Fullerton Healthcare)担任首席财务官,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拉詹特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MiyaHealth一共有三个平台,它们都建立在同样的科技栈上,并通过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部署。
MiyaPayor为患者、医疗服务供应商和支付方提供更高效的保险流程,从而提供更实惠的医疗服务。MiyaPatient是一个帮患者管理慢性疾病的个性化平台;MiyaProvider则改善了患者在医院和诊所看病的体验。
在印尼菲律宾等展开业务 未来计划回新发展
虽然新加坡是MiyaHealth的总部,但公司在本地没有实际业务,目前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波兰展开业务。拉詹特兰说,公司决定专注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因为这些市场较大,但未来计划回到新加坡发展业务。
回忆起创办公司的经历,拉詹特兰坦言时机并不理想。公司是在2019年6月成立,开始筹款时已经是2019年底,正好碰到冠病疫情的爆发。他首次见到在吉隆坡聘请的员工已是2020年3月份,不久后新加坡实行了阻断措施。
拉詹特兰说,公司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首先,因为还没完成筹款,所以必须在疫情期间继续进行,而在尚未建立任何产品的情况下筹款尤其困难。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远程建立公司的文化。第三,在保险科技领域,许多公司因仅进行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而无法持续经营下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iyaHealth成立了自己的运营公司和第三方管理者。然而,在疫情期间与数千家诊所和医院签约也面临不少挑战。
在筹款方面,MiyaHealth已展开A轮融资,希望能筹集约300至500万美元。拉詹特兰说:“我们需要聘请更多员工,目前我们有八位数的订单,合同时期为10年,需要更多员工加快部署速度。尽管当前的融资环境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正在努力。”
已在使用机器学习 未来将融入生成式AI
谈及人工智能(AI)的发展,拉詹特兰说,公司一开始就在使用机器学习,未来还会将其他形式的AI融入公司的技术栈,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不过,公司在这方面的进展较慢,主要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模型可解释性较差。
展望未来,拉詹特兰说,短期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其次是建立团队,包括商业和营销部门,以及聘请更多开发人员。
“第三是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家全球公司,而扩大规模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有商业和部署方面的伙伴,长远希望能复制SAP的营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