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屋提升至私宅,是许多新加坡人的梦想。但由于私宅价格过去七年半累计增幅达51%,再加上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措施,近四成的组屋屋主认为,自己今生与私宅无缘。

博纳产业(PropNex)星期一(7月22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受访组屋屋主期望能从组屋,提升至较大面积的组屋或私人住宅,当中希望提升至较大私宅的屋主占了27%。

博纳产业今年3月中旬至4月间对1250名组屋屋主展开调查,以掌握组屋屋主对提升住宅、对房屋价格,以及何时提升的想法。

受访组屋屋主当中,近四成是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PMET),33%是自雇人士。在收入方面,28%的每月家庭收入低于5000元,38%的每月家庭收入介于5000元至1万元,占比最大。

博纳产业总裁伊斯迈(Ismail Gafoor)说:“众所周知,许多新加坡家庭的愿望就是拥有和住在私宅里,但调查发现,多数人认为自己无法承担私宅价格,永远无法圆梦。”

延伸阅读

国大数据:5月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格指数上扬0.2%
国大数据:5月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格指数上扬0.2%
今年上半年新私宅销出1916个单位 创有记录以来半年最低
今年上半年新私宅销出1916个单位 创有记录以来半年最低

调查显示,36%的受访组屋屋主表示无法负担私宅,18%说需要五年至10年才能提升,10%说需要超过10年才能提升,仅6%表示能在未来12个月提升至私宅。

逾六成组屋屋主对私宅价格却步

受访组屋屋主当中,有64%表示,对私宅却步的关键是价格。

认为新私宅和转售私宅“极度不可负担”的组屋屋主分别占近四分之一;认为新私宅和转售私宅“不可负担”的则分别占42%和38%。

根据市区重建局的房地产价格指数,私宅价格自2017年第一季以来已攀升七年,直至今年第二季的预估数据,累计升幅达到51%。

多数受访组屋屋主(62%)说,为下一个住所设的预算是100万元以下,21%的预算在100万元至150万元之间,只有10%的预算在1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

今年上半年,不包括执行共管执行公寓(EC),中央区以外新私宅平均售价为190万元,转售私宅也近150万元。报告指出,对多数组屋屋主来说,私宅的确遥不可及。

组屋屋主:ABSD是买私宅一大挑战

除了私宅价格高昂以外,受访者也表示,额外买方印花税是另一项挑战。由于买入私宅是组屋提升者的第二套房地产,因此须先缴付20%的ABSD,在符合减免条件后,才能申请退回已缴ABSD。

伊斯迈建议,政府可考虑将组屋屋主提升至私宅的做法,与提升至EC的处理划一。

他说:“目前,组屋提升者在买入EC时并不需要先支付大笔的ABSD,他们可在原有的组屋继续居住,直到EC取得临时入伙证(TOP)的六个月后再出售原有的组屋。”

30岁至40岁组屋屋主 提升意愿最大

调查发现,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组屋屋主,希望提升至较大间私宅的意愿最大,占44%。这或许与他们累积了一定储蓄,或需要更大空间有关。

报告也披露,居住在组屋越长时间的屋主,越不希望搬离现有住所。在组屋居住五年至10年的屋主,超过六成积极希望提升。

反之,那些50岁以上、在组屋居住16年至20年的屋主,45%没搬家意愿。若住组屋年数超过20年,占比更拉高至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