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面对冠病疫情的冲击,我国在转型方面的合作投资和努力,为新加坡人把“经济大饼”做得更大。过去七年,我国的经济增值和人力生产力增长,超过了许多人口规模相近的发达经济体。
从2016年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实际增值(real value-added)每年增长达2.8%,人力生产力每年增长2.1%。实际增值数据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副总理王瑞杰星期二(7月23日)在第二届新加坡商务峰会(Singapore Apex Business Summit)上演讲时,公布最新出炉的《新加坡经济转型报告》所得的结论之一。
这份报告回顾了2016年以来新加坡经济的转型历程,特别总结23个主要领域的产业转型蓝图(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制定和实施情况。
报告发现,与人口接近的小型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在2016年到2023年的实际经济增值增速名列前茅,排在爱尔兰(7.2%)和以色列(4%)之后,超过新西兰(2.7%)、丹麦(2.2%)、瑞典(1.8%)等12个经济体;人力生产力增长也排在第三位。人力生产力是以员工每小时工时的实际增值衡量。
王瑞杰指出,我国的转型努力,帮助新加坡保持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之一的地位。上个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将新加坡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他说:“这些发展对国人的生活和生计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生产力增长,收入也提高。2016年到2023年,居民全职员工的中位数收入每年增长1.5%。
政府于2016年至2018年推出第一版产业转型蓝图,鼓励各个产业进行创新、国际化、提高生产力和发展新技能。2022年开始推出第二版产业转型蓝图,加入了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产业韧性两大支柱。蓝图涵盖的23个领域,占我国经济的近80%。未来经济委员会(Future Economy Council)负责制定和实施产业转型蓝图。
谈到产业转型蓝图下一阶段发展,王瑞杰说政府会继续巩固劳资政之间的互信。要保持这份互信,每个人都应感受到,共同努力让大家受益匪浅。
他说:“经济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要视我们运用科学、科技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政府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拨出280亿元资金投入研发(通过国立研究基金会旗下的“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接下来会关注城市方案、可持续发展、医疗保健、先进制造业、机器人以及最重要的数码化。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融合,则会显著改变医疗保健行业。
王瑞杰透露,我国正在重新制定2026年到2030年的研发计划,但这不只关乎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关乎企业。他呼吁企业加大善用科技和创新,并期待与各国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研发合作关系。
新加坡经济转型报告列明接下来我国的四大发展重点,其中之一是巩固新加坡作为企业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基地地位。东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新加坡有能力促进并参与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够成为企业进行研究、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基地,为更广泛的亚洲市场提供服务。
此外,我国也要加强研究、创新与企业计划和经济转型计划间的一体化,支持员工提升技能,以及推动绿色转型。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林明彦在星期二早上的欢迎致辞中,宣布推出“未来准备就绪企业(Future-Ready Businesses)聚焦 ”活动,目的是让企业界走访那些在利用未来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机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机构。这次参观的包括吉宝滨海东海水淡化厂、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创新中心、港务集团创新中心和万事达卡体验中心。未来几个月,联合总会计划组织更多的聚焦活动。
从7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新加坡商务峰会,由工商总会与活动管理公司MP Singapore联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