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其中拜访了印尼工商会馆(KADIN)、印尼中华总商会,也考察了当地许多商机。更特别和荣幸的是,这一次获得印尼驻新加坡大使苏里奥(Suryo Pratomo)阁下特意到印尼陪我们同行,一路上侃侃而谈,加深了随行企业对这个邻国的认识和亲切感。在雅加达,我们也一起会见了新加坡驻印尼大使郭福成。
新印两国的经贸关系蓬勃,去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90亿新元,使印尼成为新加坡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如今也是印尼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去年,我国政府更支持了超过300家新加坡公司进入了印尼市场。
印尼经济表现极为出色,过去十年平均达到5%的增长,而其人口红利优势更是显著。印尼一国的人口(2.7亿人)就已经占了全亚细安人口(逾6亿人)的近半。其中约一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预示着未来数十年的劳动力充足,也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印尼年轻人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创新精神和拼劲也令人惊叹。这次我们就造访了印尼最大私召车业者的GoTo集团,聆听一位年轻投资人兼高管的精彩分享。据说他们在最初创立时只有两名员工,其中一人负责接单,另一人负责找司机,但凭着非常严格的成本和效率管理,以及敏捷捕捉雅加达繁忙交通下的需求,一步一脚印发展到了今天的庞大规模。
亚细安时代方兴未艾:可与邻国启始共赢合作
每当见证这些不屈不挠、克服万难的创业故事,令人钦佩之余,我也想勉励新加坡的年轻人和企业家,万勿因身处这高度发达的“小红点”而心生安逸和自满,以至“见树不见林”而忽略了区域的巨大市场。
新加坡建国以来打造高度开放的经济,以吸引跨国企业投资创造高增值产业和经济增长,也为本地企业与年轻创业者奠下了一定的基础与起点。然而进入目前地缘政治动荡时代,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受到极度颠覆,加上新加坡的人口老龄化、土地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面临更高门槛的环境下,我国政府本着独到眼光,注重从本土企业、初创企业中提拔优秀者,发展成国际巨头,实属深谋远虑。
因此,我认为新加坡企业与青年更应该视此为良机,继续不懈努力去捕捉这危机中的契机;我也从这次的印尼之行中,看到了新加坡企业可以乘搭区域国家高速增长的数码经济“顺风车”——借其劳动力、人才和天然资源来拓展业务——必能有一番作为。
目前总商会针对国际化的商机而言,就是积极加强新、马、印这相互毗邻的“三国”友好合作,并放眼在未来五年到10年亚细安冉冉升起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际,新加坡企业也已经有充分准备,对这区域的认识已经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在总商会积极推动下,许多会员企业也开始走出去,特别是善用新加坡的优势如金融、法律、科技和数据等,为区域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达成共赢。
邻近国家在资源共享上也能达到互补互惠,如新加坡已开始引进从印尼廖内群岛和砂拉越进口低碳电力,而我国也把新数据中心项目发展至柔佛,这都有利我国实现2050年的净零碳排放目标,及为整个区域打造更绿色的永续未来。
随着“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新柔地铁的通车,以及兀兰关卡的扩建,新马之间互联互通和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也是指日可待。虽然最近有报道指,加强两国联通可能导致本地的零售和餐饮业者面临客户流失,但我国企业可继续放眼更大的彼岸市场,保持有韧性的竞争力,避免“见树不见林”思维陷阱,而忽略了更远大的发展机遇。
国庆前夕,我愿新加坡的新岁月里,年轻一代和企业家都能取得青出于蓝的发展,尤其是把握亚细安崛起的空前契机,居安思危,创新求进,积极借力更大的市场去发展,前人留下的繁荣辉煌方能永续。
(作者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