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工作小组,加强新加坡股市发展。工作小组将在12个月内完成报告,并提出相关举措。
金管局星期五(8月2日)发文告指出,工作小组将针对五个面向,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包括支持和鼓励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公司到新加坡第一和第二上市、改善市场流动性以吸引更多首次公开售股(IPO)等。
工作小组由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领导,其他九名成员为金管局局长谢啇真、淡马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Dilhan Pillay)、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主席李全德、新交所主席许文辉、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方章文、财政部常秘(发展)黎忠汉、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林明彦、Tikehau Capital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合伙人兼主管帕雷克(Neil Parekh),以及新加坡管理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幼娟。
徐芳达是金管局董事,本月23日起将担任副主席。他告诉媒体:“成立工作小组的目的,是要听取不同意见和做法。我们涵盖的范围有三个,第一是如何吸引或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第二是打造一个更有活力和流动的市场;第三,我们也要有一个亲商、让投资者有信心的监管制度。
“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们会和不同的社会人士及专家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将综合不同意见,并提出实际可行的做法。”
针对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可扮演的角色,徐芳达回应说:“它们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展开投资,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最佳回报。如果它们认为新加坡有好的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它们可以这么做。”
但他也强调,工作小组要探讨的面向更广泛。“如何吸引和培养优质企业,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必须先有好的公司,才能探讨如何鼓励它们在新交所上市。”
上半年仅一家公司在新加坡IPO 六家到美国上市
根据咨询公司德勤(Deloitte)和安永(EY)分别统计,今年上半年,只有一家公司在新交所IPO,集资2000万美元(约2663万新元)。同时期,有六家来自新加坡的公司到美国IPO,集资1亿零300万美元。
去年全年,新交所有六家公司IPO,比2022年上市的11家减少45%。集资到的3500万美元,也比2022年的4.28亿元减少92%。
为了鼓励高增长的本地和区域公司在我国上市,政府和淡马锡于2021年成立共同投资基金Anchor Fund@65,首期资金15亿元。金管局也加强自2019年推出的新加坡资本市场津贴(GEMS),提供更高的上市费用补贴。
市场人士:小组应考虑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可扮演角色
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银河海外)集团首席执行官冯瑞亮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这些措施或可以再调整,但估计不会有太多变化。
“任何探讨都不能不考虑到GIC、公积金局(CPF)和政联公司(GLC)的角色。它们愿意将部分资金投资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就能为市场注入‘活水’,也能向投资者展示对这个市场的信心,更多公司将愿意在这里上市,这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很重要。”
同时是新交所证券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冯瑞亮也认为,工作小组若有更多来自市场的代表,如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投资银行和证券行等,会更理想。
证投会会长大卫·杰乐(David Gerald)在声明中说:“别排除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本地优质上市公司的可能。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如果新交所有估值不错的公司,它们应考虑投资。”
杰乐还建议,本地股市效法日本和韩国股市,要求上市公司采取更多可释放股东价值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