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以来,精炼锌和铅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加坡,使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成为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和花旗集团(Citigroup)等公司的重要储存地和保险库。
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数据,这两种基本金属在新加坡注册LME仓库的库存,自2023年5月以来大增10倍,在最近几周达到接近43万公吨。
彭博社星期五(8月16日)最先报道这两种金属库存大增的消息时指出,出现这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放缓,特别是中国。
彭博社引述上海东吴玖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易主管贾政(译音,Jia Zheng)说:“中国需求疲软是根本原因。交易商正在等待中国需求复苏,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将这些货物运往全球最大的市场。”
根据《联合早报》查看,Daily Metal Prices网站的金属价格走势图显示,锌的价格自去年4月开始跌破每磅1.2美元之后,维持在1美元至1.2美元范围长达约一年,今年5月至7月锌的价格回涨,一度超过1.4美元,目前已经回跌至接近1.2美元。铅的价格则绝大多数时候在每磅0.90美元至1.05美元范围内呈现横向波动,最近逼近0.90美元水平。
不过,本地一名经济师受询时指出,价格走势图并没显示这两个金属的价格将“崩溃”。
新加坡一直是基本金属重要集散地
需求并不是新加坡金属库存大增的唯一原因。彭博社报道指出,几十年来,新加坡一直是基本金属的重要集散地。在新加坡西南海岸的裕廊岛和北部的三巴旺,金属堆放多年,或在需要时迅速转移到远洋船上。
按照目前的水平,新加坡积累的库存需要大约14万平方公尺的存储空间。对于土地有限的新加坡来说,这是很大的面积,这里的存储、运输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
当马来西亚和韩国有更便宜的LME仓库时,新加坡库存的增加可能更多地与贸易策略有关,这种策略允许一些公司从新加坡更高的仓储成本中获益,而不是从需求波动获益。
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本地仓储成本高昂,贸易商正通过与金属仓库签订利润丰厚的“租金分成”协议来提高收入,即仓库运营商与贸易公司分担大约一半的仓储成本。
彭博社引述行业资深人士彭亨利(译音,Henry Pang)认为,尽管东南亚还有其他存储地点,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以及成熟的贸易商和银行基础,意味着它可以为这些库存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他说:“将这些金属存放在新加坡是贸易商的最佳选择。”目前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