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棕榈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但由于种植商面临成本上升、产量下降,以及土地扩展受限等挑战,分析师对新加坡多只种植股的评级维持在“中性”水平。

新加坡兴业银行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原棕油(CPO)价格已攀升至10年来的高位,但原棕油价格走势并非种植商所能掌控。为了提升盈利能力,种植商不仅需要通过业务多样化来增加收益,还必须借助科技来提高种植利润,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业务多样化方面,有些种植商已涉足房地产、手套制造和养殖等行业。近年来,除了生产木材和化肥外,使用棕榈油废料等可持续发展业务也开始盛行。不过,除了房地产行业外,其他业务对企业的盈利贡献始终有限。

为提高盈利,分析师建议,种植商可考虑利用土地发展数据中心或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每年每公顷的盈利能力有望达到油棕的26倍。

延伸阅读

棕榈油价前景良好 种植股价有望攀升
棕榈油价前景良好 种植股价有望攀升
评股论经:丰益国际 
评股论经:丰益国际 

此外,种植商还需要加大机械化以提高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增加对高产量低成本优质幼苗的研发,并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以从中获得溢价。

原棕油近年产量疲软

报告显示,随着油棕种植面积的限制,原棕油近年产量疲软。其中,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在2007年至2008年达到顶峰后就一直下降。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虽还在增长,但由于树木老化,增长幅度放缓。

例如根据马来西亚棕油局 (MPOB)的数据,由于马来西亚的油棕往往较老,重新种植量从2020年的16万公顷,在2022年放缓至10万公顷。一般来说,每年重新种植率应为总种植面积的4%至5%,但在马来西亚,2014年至2023年期间的重新种植率走低,只达1.8%。

就个股来看,金光农业资源(Golden Agri Resources)和布米达马农业(Bumitama Agri)作为印尼的上游种植园企业,不太容易靠下游投资使其收益多样化。不过,这些公司可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使种植园每公顷利润增加。因为,原棕油价格变动和产量是影响公司收益的关键。

相比之下,益资源(First Resources)和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的业务则较多元。

前者因涉及棕榈油的上下游业务,所以公司有望通过进一步扩大下游投资实现收益多元化。但公司若要提高每公顷利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价格和产量外,公司在下游加工行业竞争力也会对公司盈利产生影响。

后者拥有500多家制造厂,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印度和印尼等约50个国家。除棕榈外,大豆和糖也是公司的主要大宗商品业务。不过,当公司的一个或多个部门表现不佳时,将会拖累整体业务盈利。预计公司在收益显著好转前,估值可能会继续承压。

展望未来,分析师认为,油棕园的重新种植和极端气候会导致产量继续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供应紧张,原棕油价格有望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