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新加坡争取在区域和全球可持续金融扮演一定的角色。副总理王瑞杰认为,制定法规以促进有关方面的资金流动,同时降低公司监管成本,是政府、业界和学界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

王瑞杰星期一(9月2日)出席第七届“全球可持续发展金融与投资研究联盟年会”(Global Research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Investment,简称GRASFI),发表演讲时提出上述看法。

王瑞杰说,对抗气候变化,金融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据麦肯锡估计,要在2050年以前实现净零排放,仅亚洲每年就需要超过3万亿美元(约3.9万亿新元)。但许多国家的财政都面临压力,尤其是在冠病大流行之后。

王瑞杰:须调动部份资产 满足对抗气候变化投资与资本需求

目前,全球私人资本和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大约是400万亿美元。王瑞杰认为,必须调动部份资产,来满足对抗气候变化的投资与资本需求。

他也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中之一是制定法规,促进可持续金融的资金流动,同时降低公司的监管成本。例如,许多司法管辖区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法规有所增加,一些国家希望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实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的披露标准。

延伸阅读

王瑞杰:应对全球商业格局变化 企业董事会须扮演更具战略性角色
王瑞杰:应对全球商业格局变化 企业董事会须扮演更具战略性角色
颜金勇:地缘政治纷扰 亚细安仍是全球亮点
 颜金勇:地缘政治纷扰 亚细安仍是全球亮点

王瑞杰说,通过政府、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制定简单而有效的框架。“良好的法规还能促进资金流向可发挥影响力的项目,如能源基础设施和精深科技领域,以加快去碳化。”

另外一个面向是为可持续金融制定更好的定义和成果衡量标准,以减低“漂绿”风险,协助企业和投资者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王瑞杰认为,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分类标准是重要基础。目前新加坡、中国和欧盟正在努力统一分类标准,这将有助于促进这些辖区内金融机构的跨境交易。

他也说:“尽管定义、成果衡量标准和规章制度都很重要,但任何系统都是由人操作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员工的技能,扩大我们的人才基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年4月宣布,未来三年从金融业发展基金拨出3500万元,支持金融领域培养可持续金融专才。

王瑞杰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的挑战,也是人类面临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尽己之力,在全球、国家、行业和个人层面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