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亚太酒店交易总额预计可达116亿美元(约152亿新元),相当于2%同比增长,并有望在今年重返疫情前水平。
根据国际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JLL)发布的数据,由于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市场交易表现强劲,今年上半年亚太酒店交易额同比增长19%至57亿美元(约74亿6000万新元)。
截至2024年6月,以美元计价的亚太客房平均收入(RevPAR)是2019年同期的89%,而入住率也仅比2019年水平低4%。
仲量联行也指出,包括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多个亚太国家已陆续出台友好签证政策,以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增长,且效果对中国国际游客非常显著。
此外,如泰勒丝(Taylor Swift)、酷玩(Coldplay)演唱会,以及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等体育和娱乐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提振了家族理财办公室、企业和发展商对酒店投资的兴趣。
酒店管理策略在逐渐改变
另外,仲量联行与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Baker McKenzie)在星期二(9月3日)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亚太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这些年来出现改变,酒店管理协议(HMA)的管理期限自2005年来整体变长,近五年则有小幅下降。
最新报告主要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间签署的来自13个国家的约145份协议,是目前亚太相关报告中样本量最大的一次调查。
报告发现,亚太酒店管理协议的平均初始期限从2005年的13.4年,在2018年增加至18.8年,然后在2024年下调至17.4年。像马尔代夫和日本酒店管理协议期限就分别为26年和23年,这是因为马尔代夫和日本的豪华酒店发展项目较多,业主更愿意与酒店品牌锁定更长期限。
管理费用的构成是影响酒店管理协议期限的一大要素,而报告发现,平均基本管理费从2005年相当于酒店总收入的1.4%,上升至2018年的1.7%,而后在2024年下降至1.6%。此外,管理费与酒店经营表现能否达到营业毛利指标(gross operating profit)的挂钩程度也逐步加深。
尽管基本管理费用下降,酒店运营商收取的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却在增加,更多运营商要求至少3%酒店总收入或客房收入的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此外,有93%的酒店管理协议现在加入了与绩效挂钩的终止条款,这一比率在2018年为92%,而在2005年仅为57%。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未来几年亚太地区的酒店业主将采取更多元化的运营模式,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和白标(white-label,意指第三方经营)的运营模式也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