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2个月预计至少两三家中资企业会到本地第二上市,其中或包括医疗保健和科技公司。

新加坡交易所大中华区资本市场主管谢采含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这么说。

她说,有意来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不单纯为融资,更多是借本地市场优势,向区域内的市场拓展业务。

吸引优质中资企业 规模大是最基本要求

或许冠病疫情的关系,过去两年有一波中国企业踏出国门向外发展,经过两年的发展和培育,这些企业已发展到可以公开集资的阶段。因此,新交所要吸引这一波来到本地或在东南亚建立基地、业务辐射国际的优质中资企业。

谢采含说:“优质有很多种定义,规模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具规模的企业能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经济周期。”

延伸阅读

彭博社:美国软件公司AvePoint考虑到新加坡第二上市
中国酒馆业者海伦司拟在新加坡第二上市
中国酒馆业者海伦司拟在新加坡第二上市

今年7月,在中国经营酒馆与特许经营业务的海伦司(Helens International Holdings)在本地主板挂牌交易。它也是今年第一家在本地第二上市的公司。海伦司二次上市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在本地挂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扩大在本地的经营有利于它拓展国际业务。

谢采含说,新交所关注这一波走出中国市场的中资企业,在与它们接触后发现,这些企业对在本地上市更有兴趣。

它们先在新加坡落地,设立区域总部,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部署进入区域其他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希望拓展国际足迹的企业,一般会看中新加坡贯通中西方经济的优势。

虽然仍有许多中企会选择到香港或美国上市,但谢采含认为,市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可以在美国股市吸引一些眼球,但在美国,50亿元市值的公司众多,中企难以出众。

“相较之下,我们渴望优秀企业前来,企业在这里会得到更好的待遇。”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 流动性是重要考量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流动性往往是重要考量,而本地股市在这方面吃亏。谢采含说:“要增加流动性,优秀的企业数量必须足够多,企业会随流动性前来,进而带动市场流动性,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谢采含说,本地融资市场的流动性需要一些投资者来牵头。本地不缺战略投资者或金融投资者,但要有好的企业让他们心动。新交所在找寻优质企业方面不遗余力,接下来将积极吸引投资者感兴趣的行业公司,例如科技、医疗、消费、新能源。

但整个生态环境必须全力配合支持,才能激活市场。她说,企业必须要有投入在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的想法,在常年股东大会以外,要经常与投资者保持联系,增加股东的参与度。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也要更积极地去探讨新项目,协助提高集资市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