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加坡和全球公司的声誉管理中最薄弱的领域。在新加坡,仅有2%的公司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全球公司中也只有9%的在这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声誉与政策管理咨询公司基誉(Sandpiper)发布的全球声誉资本指数(Global Reputation Capital Index)报告,收集了全球27个市场2700多名高层领导的看法,通过对声誉管理的九个领域分析,将声誉管理表现划分为四个类别:领先者、有志者、跟随者、初学者。  

报告指出,虽然有88%的本地公司将ESG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视为重要的声誉领域,但仅有36%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在这方面表现出色。根据指数,只有2%的新加坡公司属于“领先者”类别,是所有市场中最低的。有志者、跟随者和初学者的占比则分别为14%、46%和39%。

本地公司ESG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限 资源是主要障碍

这一结果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不到一半的受访公司有ESG或可持续发展目标,仅有51%的公司至少每年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或ESG报告。它们认为资源是主要障碍,只有6%的本地公司拥有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或ESG团队。

在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沟通质量也引发了关注。有71%的新加坡受访者表示,他们甚至不相信这些沟通是准确的。此外,气候沟通方面的情况也很糟糕,只有21%的企业制定了气候沟通策略。46%的人表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一致。

延伸阅读

仅6%企业领袖指公司已落实永续措施 两年前为14%
仅6%企业领袖指公司已落实永续措施 两年前为14%
过程复杂耗时 企业披露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面对挑战
过程复杂耗时 企业披露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面对挑战

另外,在过去12个月中,76%的新加坡受访者企业曾因声誉缺陷而遭受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影响与客户的业务往来(69%)、吸引和留住人才(60%)、造成财务损失(65%)、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62%),以及对政府和社区关系产生负面影响(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