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完成数宗大型交易后,我国分层地契办公楼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沉寂后重新活跃,分析师预计,今年的交易总额可达10亿元。
此外,由于供应有限,以及之前打击洗钱活动的影响已告一段落,加上利率看跌,市场有望在明年取得更显著的增长。
莱坊(Knight Frank)研究部主管郑卫铭认为,分层办公楼提供了自用与出租的灵活选择,加上乌节路附近辉盛坊(VisionCrest)和罗敏申路108号提升资产后,将能为买家创造入场机会。他预计,今年的交易总额将达到10亿元。
上个月底,挂牌公司欧佳时(The Hour Glass)以6850万元的价格,买下董大厦(Tong Building)第九层和第十层的分层地契办公楼空间,每平方英尺价格为4988元。欧佳时支付的尺价,比月初百汇保健集团(Parkway Hospitals)买下第六层的4562元还要高,总交易价为3133万元。
根据《联合早报》了解,罗敏申路108号(108 Robinson Road)第五和第九层也已经在9月成功找到买家。
这两层楼的面积相当,在4750平方英尺左右。第九层在月初以约1856万元,相当于每平方英尺3900元售出;第五层则在月底以约1800万元,每平方英尺3775元成交。罗敏申路108号由美国PGIM房地产公司在2021年购入。
世邦魏理仕(CBRE)东南亚研究部主管宋明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高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分层办公楼的兴趣较大,因为投资额比拥有一栋办公楼更容易被接受。此外,由于这类房地产的稀缺,因此更能保值和有更大的资本增值空间。”
根据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分层办公楼的交易额约7亿547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8.7%。
由于交投淡静,99年地契分层办公楼的平均尺价从去年前三季的2468元,下跌至今年前三季的2150元,而永久地契的项目,平均尺价也从去年前三季的3536元,同比跌至3251元。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新加坡投资销售及资本市场执行董事叶慧宜,是促成董大厦交易的推手。她告诉《联合早报》,分层办公楼市场的表现不一,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像宝瑞大厦(Solitaire on Cecil)一样能以纪录价格卖出。
叶慧宜说:“小单位销售的速度较快,因为投资门槛适中,吸引了更多的买家。至于买家的背景,我处理的个案大多是出于自用考虑,未来也有扩张的需求。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全使用的买家,他们通常会选择先将多余的部分出租。”
她也说,买家近期更关注符合环保条件的绿色办公楼,较新的办公楼有更高的环保规格,但价格也较高。不过,考虑到这类办公楼的出租率会更高,还是能吸引一些对价格较不敏感的买家。
据了解,今年内会推出的新分层地契办公楼包括重建的建安大厦(Peace Centre)和黄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
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新加坡及东南亚研究部主管黄显洋说,分层地契办公楼的价格受到有限供应的支撑。市区重建局不允许将新加坡中部一些划定地区的办公楼改为分层地契,更凸显供应有限的情况。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与咨询部执行董事张敏璋也说,未来分层地契办公楼的交易率将与2023年和2024年保持相似水平,但由于现有大厦的供应有限,需求压力将推高价格。这将引起买家的更大兴趣和关注,推动他们在这类房地产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