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雄图。有人可能觉得这个像笑话,84岁了还讲雄图。”

9月30日晚上,赫比国际(Hi-P International)创办人兼执行主席姚晓东在《联合早报》“早起步”炉边对话会上,笑着向台下的年轻人们开场。84岁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分享自己40多年的创业历程和沉浮故事。

《联合早报》“早起步”炉边对话会第四期9月30日在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举办,赫比国际执行主席姚晓东向听众分享自己40多年的创业历程和沉浮故事。(张俊杰摄)
《联合早报》“早起步”炉边对话会第四期9月30日在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举办,赫比国际执行主席姚晓东向听众分享自己40多年的创业历程和沉浮故事。(张俊杰摄)

姚晓东创办的赫比国际,如今已是新加坡制造业龙头,为苹果、戴森、特斯拉等诸多知名品牌制造零部件。从六人创业团队到近2万名员工,从年营业额10万元到20亿元,姚晓东带领公司40多年,成绩斐然,但他的抱负未完待续。

姚晓东1940年出生于中国云南,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六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辗转至台湾,由于父亲不停换工作和地点,姚晓东度过了动荡拮据的童年。母亲对着快要见底的米缸叹的一口气,为他埋下了日后创业的种子——要努力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

姚晓东32岁时加入美国跨国公司杜邦(Dupont)在台湾的分公司,负责模具设计。1979年,公司委派他到新加坡设厂,姚晓东决定接受挑战,携太太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延伸阅读

“早起步”炉边对话:缔造长青的创业传奇
“早起步”炉边对话:缔造长青的创业传奇
有效利用科技 让房地产公司拥有显着竞争优势
有效利用科技 让房地产公司拥有显着竞争优势

辞高薪工作创业 过“见不到光”日子

1983年,在模具界积累了十多年经验、月薪已达6000元的姚晓东,决定辞职创业。他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卖掉了自己的车,租了一辆货车来开。

然而,挫折远比想象的大,当时正值全球经济萧条,拓展生意非常困难。“公司开张的时候凑齐了20万元,只过了两三年,账上只剩下9万现金,但坏账就有13万,资不抵债。”

姚晓东回忆,当时每天早出晚归却找不到客户,晚上回家“如睡针毡”,辗转难眠。一次和客户开会时,妻子打来电话:“供电公司要停我们的电了!”姚晓东急忙凑齐钱还清电费,心中感到真的“见不到光了”。

“创业就是,你掉进了海里,必须想办法活下去。”

姚晓东没有放弃,他在不见天日中坚持撑了下去,终于等来了转折。1987年,美国电子元件供应商莫仕(Molex)的区域总裁Joseph King找到了他,以14万新元35%股权入股赫比。这14万今天看来不多,却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莫仕入股不仅带来了资金,还直接带来了模具业务,让赫比成功翻身。

莫仕投资后,赫比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之后,从模具零件开始,到制造整个模具,再到整机制造,公司稳扎稳打,走上坦途。

进军中国市场大获成功 但管理危局随之而来

1992年,一次去上海模具研究所的拜访,成为赫比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新兴的市场,巨大的人口优势摆在眼前,姚晓东决定在上海设厂投资。“中国当时的劳动力非常便宜,在新加坡接订单,在中国生产模具零件,再运回新加坡组装,就能达到80%的利润。”

姚晓东回忆,当年中国的模具制造业刚刚起步,赫比是率先进入的企业之一,为业界培养了很多人才,甚至被誉为模具界的“黄埔军校”。

然而,人才的出走也让公司陷入泥潭。2000年,赫比上海总经理离职,竟一次带走了6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10%,让公司的整个组织架构几乎崩溃。

这给了姚晓东一个深刻的教训,他意识到公司凝聚思想的重要性,立即和留下来的主管和员工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重视员工的回报和价值感,用一年时间扭转了危局。

2003年12月17日,赫比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发展如日中天,上市一年就股价翻倍。

谈起公司业绩发展的里程碑,姚晓东语气中很是自豪:“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万倍增长,1987年营收10万,1994年我做到1000万,2001年我做到一亿,2008年做到10亿。”

2008年之后,姚晓东和他的赫比却度过了迟滞蹉跎的12年。

经历蹉跎12年 八旬高龄带雄心再出发

姚晓东反思,公司放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几次组织架构动荡带来的影响、2011年收购摩托罗拉新加坡设计中心却收效不佳,以及此后开发新业务失败,结果是沉痛的——错失了2006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机会。

那是一段黯淡的岁月。对姚晓东来说,2003年在人民大会堂获颁“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时的荣光还恍如昨日,但当年远逊于自己的几个中国竞争对手,如今规模已经比赫比大了几十倍。

2021年4月21日,赫比从新交所退市。

退市后,姚晓东决定从根本上改革公司机制,他重建团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团队成员充分的授权,也将公司的利润拿出来给员工分红。

2022年,公司的发展又走上正轨。尽管疫情阴霾仍未散去,2022年赫比业务增长了20%,利润增长40%,姚晓东拿出利润的17%,也就是2800多万元,为员工发放奖金。

创办并掌管赫比四十载的姚晓东,经历数次挫折和失意,却总是想着前进,而非放弃和退缩。

其实,在2017年,赫比发展迟滞,曾经的贵人——莫仕公司曾找过姚晓东,希望收购赫比。姚晓东礼貌回绝:“对不起,赫比不卖的。”相反,赫比最终以3亿元买下莫仕所持的35%股份,莫仕当初雪中送炭的那笔投资得到2000多倍的回报。

姚晓东说,他对很多人说过“赫比不卖”,这是他的坚持,背后是雄心。

对着台下的年轻人,他分享了几点作为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经验,其中一点便是雄心。他说,创业的人总要有一点“冒失”,无论境遇与年龄,自己都永远保持雄心。

公司目前稳步发展,姚晓东把目光投向了最热门的人工智能(AI)。“有这样一句话,猪在风口会飞起来。我们希望抓住AI这个风口,物联网、智能汽车等AI的应用都需要五种组件——连接器、继电器、开关、传感器、天线,我们会在这方面拓展业务。”

他也为自己定下了90岁前的目标——2025年到2030年这六年,赫比营收要增长八倍,平均每年增长率40%,其中20%是有机增长,另外20%来自并购。

为了实现这些增长目标,几年前将公司私有化的他,表示正在筹划重新上市。

地缘政治、世界经济局势不断变化,他为此做好布局和准备。“我在中国的五个城市有十几个工厂,但我们也要应对中美贸易战,我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菲律宾有五个基地,最近我们也计划去印度设厂。”

童年环境和家人影响人生轨迹

回顾创业40多年的经验,除了雄心,他认为自律和创新也很重要。他没有学过金融、材料和物流,但在创业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他认为,创业者都要与时俱进,才能找到机会的“缝隙”,找到自己的价值。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不沉溺于玩乐,84岁高龄仍能一口气蝶泳25米不停歇。

姚晓东还认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方向。过去的几次人事动荡给他很多启发,他一再提到员工,“我相信自己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而社会中最接近我的人就是员工,所以要给员工应得的回报。”

姚晓东深爱家人,创业念头最初出来的那一刻,就是目睹父母亲生活的困境。提到家人,他分享了一个多年的秘密。姚晓东年轻时,服兵役结束回到家,发现小学初中成绩都很好的弟弟,竟然在高中辍学加入黑社会。姚晓东痛心劝导,却招来弟弟出言不逊,一意孤行,毫无悔意。他做了一个惊人举动——拿起菜刀砍掉了自己小拇指的一部分,和弟弟说了六个字——兄弟胜于手足。弟弟受到震动,迷途知返。

姚晓东说,这大概是他这一生最难忘的事情,他每每看到自己的手就想起往事,却从未后悔过,这是他对家人最大的包容和爱。

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童年时父亲不停换工作,经济拮据,年幼的他扛起了洗衣煮饭、捡柴拾炭、照顾弟妹的责任,但都成为他人生宝贵的财富,帮他走过困境。“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是被动的,但它们淬炼了我。”

“早起步”(Springboard)是《联合早报》青年受众策略之一,目标受众是大专生、新毕业生和初入职场者。活动每隔两个月至三个月举办,旨在为年轻受众举办一系列小型炉边对话会,近距离接触杰出创业者,听取他们对职业、创业、人生、第一桶金等相关经历的第一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