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工智能医学成像辅助,医生就能用新技术分析胸部X光片,更快地将病患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为患者提供顺畅、高效的医疗服务。

新加坡卫生与生物医学大会上展出的人工智能胸部X光医学成像分析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成像不仅能加快分诊流程,优先处理有严重异常的病例,也有助于提高肺部和心脏疾病的诊断水平。

目前,国立健保集团旗下的芽笼综合诊疗所正在试行这套人工智能医学成像系统。若试行顺利,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推行。

芽笼综合诊疗所全科医生冯齐葳受访说,在基层医疗场景中,当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疗人员进行初步扫描,不仅会提高看诊的效率,也会缩短病患等候检查结果的时间。

在传统的扫描筛查中,病患的等候时长不一,有时到下一个工作日才能收到检查报告。试行过程中,有严重异常症状的病患能在一小时内就医。

延伸阅读

终身健保拟涵盖经批准精准医疗方案
终身健保拟涵盖经批准精准医疗方案
卫生部拟未来五年投2亿元 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卫生部拟未来五年投2亿元 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人工智能和放射师准确度相当 医生会把关

谈及人工智能分析胸部X光片的准确度,冯齐葳指出,人工智能和放射师的准确度相当,但是综合诊疗所会确保检查结果由医生把关后,再交给病患。

自2021年7月起,盛港综合医院的医生已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检查,通过新技术来检测分析接受检查的患者是否有息肉。

盛港综合医院结肠直肠部门主任陈建宏临床副教授指出,与传统结肠镜检查相比,人工智能辅助的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率明显更高。

他解释说,大多数结肠直肠癌都源于息肉,结肠镜检查和癌前息肉切除是预防结肠直肠癌的有效筛查方法。“然而,传统检查可能会漏掉四分之一的结肠直肠息肉。”

自2021年7月起,盛港综合医院的医生已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检查,通过新技术来检测分析接受检查的患者是否有息肉。图为盛港综合医院结肠直肠部门顾问医生高宏祥临床副教授使用技术进行结肠镜检查。(盛港综合医院提供)
自2021年7月起,盛港综合医院的医生已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检查,通过新技术来检测分析接受检查的患者是否有息肉。图为盛港综合医院结肠直肠部门顾问医生高宏祥临床副教授使用技术进行结肠镜检查。(盛港综合医院提供)

人工智能成像可助区分癌前息肉及非癌前息肉

陈建宏提到,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屏幕上不仅会自动以绿色突出显示息肉,从而提醒内镜医师关注该区域,人工智能成像还可以帮助区分癌前息肉和非癌前息肉。

他说:“这就像多了一双眼睛来检测息肉。这有助于提高内镜医师的检测率,也能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黄廷方综合医院也正在试行可穿戴的智能生命体征检测设备,为普通病房约10%的病患每小时检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若有异常,检测设备会向医生和护士发出病情可能恶化的预测警告,提醒他们为患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该人工智能设备已将重症监护室的入院人数减少了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