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进一步推前金融业的资产代币化进程,通过深化代币化资产的流动性、发展所需的市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促进代币化资产的行业框架,以及使代币化资产能够使用共同结算设施等四方面来加以推进。

金管局星期一(11月4日)发文告说,为测试资产代币化(tokenised asset)的使用而推出的守护者计划(Project Guardian),在七个司法管辖区召集了40多家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国际政策制定者参与。至今,这计划已进行超过15项行业测试,涵盖六种货币和多个金融产品。

在成功试验后,参与业者会着手将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商业化,而金管局将设法让相关商业化计划以协调、网络化的方式进行。

为进一步推动资产代币试验和扩大其使用,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施罗德、渣打银行和大华银行也成立守护者批发网络(Guardian Wholesale Network)行业小组。 

金管局副局长(市场与金融发展)梁新松在“Layer One 峰会,2024透视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行业对资产代币化的兴趣和投资正逐步深化,各行各业也正大力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代币化,但至今仍没有一方真正成功实现规模化。

延伸阅读

贸易融资资产在2034年 或成全球前三大代币化资产
贸易融资资产在2034年 或成全球前三大代币化资产
金管局局长谢啇真:新加坡代币化基金市场具发展潜力
金管局局长谢啇真:新加坡代币化基金市场具发展潜力

他指出,资产代币化要扩大规模并获得行业广泛使用,必须结合流动性、基础架构、标准化框架与规程,以及共同结算资产四大要素。

除了上述的守护者批发网络,为了更有力地支持市场基础设施兼容的生态系统,金管局去年推出的数码基础设施Global Layer One(简称GL1)将扩大,让代币化的资产能够进行跨境无缝交易。

梁新松说,金管局鼓励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互通,加快新参与者的加入。他提到,Euroclear和汇丰银行也加入GL1举措。

发布“守护者计划”两个行业框架

另外,金管局星期一发布了守护者固定收入框架(Guardian Fixed Income Framework)和守护者基金框架(Guardian Funds Framework)这两个行业框架。前者旨在为债务资本市场实施代币化提供了行业指导;后者为代币化基金的最佳做法提供一系列建议。

梁新松还宣布,金管局将让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使用当局推出的SGD Testnet,测试以新元批发央行数码货币(CBDC)进行交易结算。首批参与的金融机构包括星展、华侨、渣打和大华银行。

渣打银行新加坡及亚细安区总裁李福祐说:“我们参与金管局资产代币化的计划,将让我们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促进无缝交易,并塑造数码资产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