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国内资源有限,以及科技带来颠覆性变革,本地企业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有鉴于此,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将推动品牌重塑,通过制定新的愿景和方针,帮助企业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品牌重塑后,工商联合总会希望加强与商界的合作,并且向私人领域筹集更多资源,目标是到了2030年,把从政府与私人领域获得的资源比例,从目前的九比一,调整至七对三。

工商联合总会星期四(11月7日)在合作伙伴答谢晚宴上,介绍商会的新品牌和愿景。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应邀担任晚会主宾。

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林明彦在晚宴上讲话时说,商会重塑身份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这彰显它在建立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及帮助企业在新经济中取得成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配合品牌更新,工商联合总会执行总裁郭柄汛早前接受《联合早报》和《商业时报》的专访,阐述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商会为2030年的愿景制定三大目标,届时要把会员数目增加逾30%,从目前的3万个增至4万个;把合作的企业数目增加一倍,从目前约1万3000个增至2万5000个;把合作伙伴数目从现在的150个增至300个。

延伸阅读

企业竞争力行动联盟:三方面助企业增强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行动联盟:三方面助企业增强竞争力
政商界工作组提27建议 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
政商界工作组提27建议 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

工商联合总会成立于2002年4月,为新加坡规模最大的贸易商会之一,代表超过3万家公司,以及40多个本地和外国商会。根据工商联合总会法令(SBF Act),所有发行股本至少50万元的本地注册公司,都自动成为旗下会员。

致力于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案

郭柄汛说,工商联合总会的新愿景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让新加坡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可持续经济 ;二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企业;三是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商会商团。

“我们不希望只是举办纸上谈兵的研讨会,而是要在这些讨论之后,能够付诸于行动,为企业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案,并且与它们一起走这段旅程。”

他认为,面向未来的企业必须掌拥有五个特征,包括走向国际化、拥有具备技能的工作团队、采纳数码科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并且回馈社会。

至于企业该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影响,郭柄汛指出,在这个时候,本地企业可就近寻找机遇,不必把眼光投向太远的地方。“本区域有不少机遇可寻,如亚细安拥有6亿8000万人口,经济还在增长中。”

工商联合总会要成为深得企业信任伙伴

他也希望,工商联合总会能够成为深得企业信任的伙伴,让它们反映真实的状况,以代表商界向政府发声。“我们不是政府的通话筒。我们与政府是合作伙伴,因为我们把企业聚在一起,让它们提供反馈,打造一个促进协作的环境。通过我们,政府部门能够以非常开放和坦诚的方式,展开成熟的对话。”

为了更好地指引机构的发展方向,工商联合总会将成立由商界领袖组成的荣誉顾问小组,成员包括前几届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如李庆言、朱良志和张松声、现任主席林明彦,以及远东机构资深顾问黄志达和大华银行副主席兼总裁黄一宗。顾问小组将与工商联合总会的领导和管理团队紧密合作,在商会迈入下一阶段发展之际,提供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