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中,新加坡将推出两项新支付解决方案,以支持目前仍使用支票的企业和个人,过渡至电子支付模式。与此同时,为确保企业有足够时间采用新方案,企业支票的淘汰日期从原本的明年底,展延一年至2026年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银行公会(ABS)星期四(12月5日)宣布,2025年中将推出的两项电子延期付款(Electronic Deferred Payment,简称EDP)方案,分别名为EDP和EDP+,允许用户无需支票也能进行延期付款,以及类似签发本票的功能。
它们将与现有的一系列电子支付方式,包括PayNow、FAST、财路(GIRO)和金融管理局电子付款增进系统(MEPS+)相辅相成。
EDP+可取代 银行本票付款功能
其中,电子延期付款将用来取代目前通过远期支票(Post-Dated Cheque)进行的延迟付款功能。EDP+则更具付款确定性,款项会在签发时立刻扣除,可取代目前通过银行本票(Cashier’s Order)进行的付款功能,尤其是高额付款。
两种新方案可适用于向供应商付款、通过第三方托管(Escrow Arrangement)安排的交易,以及房地产买卖等支付场景。
新方案将允许企业和个人用户通过银行数码平台决定交易日期,而延期付款期限最长为半年。付款人将可通过PayNow信息搜索并识别收款人。
付款和收款人也会在交易的各阶段,收到电子通知。
支票清算量大减 清算成本上升
金管局指出,支票使用量持续减少。2024年支票交易量预计低于900万笔,相比2023年的1380万笔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交易量减少,单张支票的清算成本,也从2016年的0.10元,上升至目前的1元。
虽然当局原计划在明年底淘汰企业支票,但金管局指出,支票处理的最后期限延长一年,让企业有更多时间,适应新的电子付款方案。
然而,银行停止向企业发出新支票簿的截止日期,仍维持在2025年12月31日。当局也提醒企业支票的收款人,应该在2026年底前提交支票清算,以确保它们可在截止日期前受理。
受访中小企业指出,已尽量转用电子支付以迎合数码化。签发支票所需的额外费用,也是考量之一。
物流业者科力企业私人有限公司告诉《联合早报》,公司和许多同业过去几年已转用财路和PayNow等电子支付。“我们九成以上的付款已电子化。然而,有时仍需要用到现金支票(Cash Cheque)来提现。”
仍将保留个人支票和本票
金管局称,个人支票、银行本票,以及美元支票会继续保留。个人仍可开立和接收新元支票,企业则可接收个人开出的新元支票。个人和企业可同时开立和接收本票及美元支票。
七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也将继续免除那些在2025年12月31日年满60岁的乐龄人士的支票服务费。七家银行分别是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马来亚银行和渣打银行。
金管局发布有关淘汰支票的路线图和转型计划,并向公众征求意见,包括如何解决企业和个人在这一过程中的顾虑,以及制定更包容的过渡措施。
公众可向金管局提交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