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本地较大面积的三卧房私宅单位销量增加,占99年地契私宅总销量的27%,高于去年的16%。过去两年这一占比都低于20%。
受访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私宅价格持续上涨,许多父母担心孩子难以承担购房压力,便动用积蓄帮助子女购房。在额外经济支持的推动下,较大面积的三卧房私宅单位需求随之上升。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虽然小型私宅,如两卧房的单位仍然是买家购入最多的房型,但较大面积的三卧房单位的销量,在今年前11个月有增加的趋势,在总销量的占比激增至27%。
三卧房单位的面积通常在829平方英尺至1055平方英尺之间,而两卧房单位的面积则介于614平方英尺至818平方英尺。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张敏璋说,目前私宅的需求主要受婴儿潮一代的推动,这群60岁至70岁的新加坡人,因为未经历过结构性失业,并且在6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受益,累积了一定储蓄,成为今天支持子女购买私宅的重要经济来源。
两卧房仍是较畅销单位
张敏璋认为,支持私宅市场需求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越来越多的百万元组屋转售,加上中上收入家庭的孩子一般收入较高,在婚后的家庭收入很大概率超出购买组屋的家庭收入顶限,因此转买新私宅,买家在父母的帮助下,有能力购买更大面积的私宅。
尽管三卧房单位销量占总销量的比率增加,但张敏璋说,两卧房仍是较畅销的单位面积,因为那些希望购买房地产来赚取租金收入的新加坡人,较小面积单位的价格在可负担的范围。
ERA产业研究和市场情报主管王善葶观察到,越来越多买家选择两卧房多过一卧房单位。例如,最近推出的嘉乐轩(Emerald of Katong)卖出所有单位,只剩下六个一卧房配书房的单位。
“我们也观察到,鑫丰瑞府(Chuan Park)和宁芳苑(Nava Grove)只供应两卧房或更大的单位。”
国浩房地产住宅销售总经理庄爱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采用统一建筑楼面面积测量方式和定义(Harmonisation of Floor Area Definitions)后,以往受到预算局限而只考虑两卧房单位的买家,现在可以考虑购买三卧房。
庄爱玲也指出,悦府伦庭(Lentor Mansion)在开售的周末便售出84%的三卧房单位,需求来自那些有幼龄孩子,需要寻找私宅靠近小学的家庭。
城市发展(CDL)发言人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每个项目的单位组合取决于项目的属性、市场需求、可负担性、目标细分市场和地点。尽管我们观察到各种类型的单位都有健康的需求,较小的单位因为更实惠的价格而更受欢迎。”
2020年底至今年第三季 组屋转售价上涨近四成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自2020年底至今年第三季,组屋的转售价格已经上涨39.5%,相比之下,其他中央区(RCR)和中央区以外(OCR)的新私宅中位数价格只增长了28.3%和29.2%。组屋和私宅的价格差距拉近,也是鼓励更多组屋提升者买入新私宅自住的原因。
张敏璋也认为:“除了父母具备经济能力帮助子女购房外,背后还有情感因素的驱动。父母并非因为错失恐惧症(FOMO)而出手相助,更多的是由于对当前‘多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时局感到忧虑。” 他补充道:“父母越担心孩子买不起房,往往会更加努力地为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王善葶也说:“随着房价不断上涨,部分受益的父母开始担心孩子无法承担购房压力,于是开始跨代财富转移,协助子女安家。”
父母为子女支付购房款现象料持续一两年
张敏璋认为,父母为子女支付全部或部分购房款的现象将持续一到两年。随着这部分父母耗尽积蓄,下一代父母可能会接手这一责任。然而,由于70年代生育率下降,这一群体的规模可能会缩小。
尽管如此,张敏璋认为,随着百万转售组屋的增加,下一波私宅买家将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