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互联网公司的增长前景日益受看好,其中冬海集团和Grab控股今年来股价大涨。分析师认为,随着东南亚市场竞争局势在2025年如预期般继续改善,这些公司的盈利也将进一步提升,股价可能再攀高。
冬海集团(Sea Ltd)第二季已转亏为盈,第三季净利达1亿5332万美元(2亿零500万新元),股价今年来(至12月26日)爆涨185.17%至109.65美元;Grab控股(Grab Holdings,简称Grab)第三季才开始转亏为盈,取得1500万美元季度盈利,今年来股价大涨50.30%至4.96美元。
根据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估计,市场对冬海的估值为2025财年预期企业价值与息税折摊前盈利比例(EV/EBITDA)的19倍,对Grab的估值为2025财年预期EV/EBITDA的31倍;相比之下,同行的估值分别为10倍和15倍。
麦格理资本亚洲互联网及传媒行业研究主管江雪瑶本月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认为,股价反映了人们对2025财年业绩超出预期和增长的较高预期。”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冬海与Grab各获得超过八成分析师推荐买入。分析师平均预测Grab股价12个月内可能达到5.55美元,冬海的目标价则是126.61美元,意即Grab和冬海的股价还能进一步上涨。
不过,Grab相对于同行的高估值倍数,导致江雪瑶更倾向选择冬海。汇丰银行的分析师也把对Grab的建议从“买入”下调至“持守”。
业者普遍调高佣金收费率
互联网的这一领域大致分为两块:电子商务(e-commerce)和按需服务(on-demand)市场。
东南亚的电子商务市场中,除了冬海集团的虾皮(Shopee)之外,还有阿里巴巴集团的Lazada和字节跳动的TikTok Shop等劲旅。
中国银河国际证券分析师陈俊豪本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些公司在第三季都专注于从所提供的服务中赚钱,市场竞争环境已更加稳定,业者普遍调高了佣金收费率。
陈俊豪说:“如果TikTok Shop在本区域继续使它的电子商务业务的激励支出合理化,我们预计冬海的电子商务业务在2025财年将表现良好,利润率将逐步扩大,并具有上升潜力。”
在按需服务(on-demand)市场,除了Grab之外,还有GoTo(Gojek)和好些较小的公司。
陈俊豪认为,亚细安按需服务市场“竞争格局仍然健康”。他相信Grab能够继续在市场份额扩张与盈利增长取得平衡。在2025财年,Grab的利润率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江雪瑶同样观察到,竞争减弱是2024年的主旋律,并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继续。她预期在良性竞争的情况下,冬海和Grab在2025年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金融科技业务增长是关键惊喜
江雪瑶认为,冬海和Grab的金融科技业务增长优于预期,这将是这个市场在2025年的另一看点。
陈俊豪指出,这个业务的增长是两家公司第三季业绩的一个关键惊喜。他认为冬海拥有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能够更好地把握银行服务不足和没有银行服务的市场群众,推动金融科技业务的增长。
根据谷歌、淡马锡,以及贝恩公司11月联合发布的2024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e-Conomy SEA 2024),互联网服务如电子商务和按需服务的总交易额(GTV)在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是10%至15%,但金融科技服务同期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2%至35%,尤其是贷款、财富和保险科技等增速更高。
马来亚银行本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冬海与Grab正在深入渗透更多金融科技相关领域,例如先买后付(BNPL)、现金贷款、数码银行、保险科技等。由于冬海的先买后付和借贷服务有更大的电子商务渠道的支持,它的数码金融服务业务有望实现良好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