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表明,亚太多数上市公司并未将自然相关问题视为影响业务发展的重要议题。不过,新加坡相对表现较好,有42%的新加坡公司重视自然议题,在研究的14个市场中排名第三。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和奢侈品公司开云集团(Kering)合作,调查亚太14个市场、横跨11个行业的700家上市公司在自然报告方面的现状。
结果发现,尽管72%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或年度报告中提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主题,但这些公司中仅35%认为这些议题将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表明上市企业对自然相关议题有一定意识,但实际纳入战略和管理优先级的比率较低。
42%新加坡公司认为自然议题对业务有实质影响
相比之下,新加坡公司的表现突出。在提到自然主题的公司中,有42%的新加坡公司将自然议题视作对业务有实质影响的议题,与马来西亚并列,仅次于澳大利亚(68%)和新西兰(48%)。
在14个亚太市场中,韩国排名最低,仅为18%。
研究也发现,与气候议题相比,自然议题在大多数公司中的优先级较低。报告分析,可能是由于各地政府气候报告的要求更为严格,企业对气候相关披露框架的采用率,也高于自然议题。
目前,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简称TNFD)的框架,是目前国际上与企业自然风险相关的较全面披露框架。
调查发现,在7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3%主动披露了其与TNFD框架的契合情况,表明企业对这一框架采纳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报告预计这一比率将增加。
本地企业在风险管理领域树立区域标杆
调查也从TNFD四大关键领域,即治理、战略、风险与影响管理分析亚太主要上市企业在应对自然相关风险的实践。在这方面,调查报告列举亚太五家最佳企业实践案例,其中包括新加坡的城市发展(CDL)。报告指出,城市发展是新加坡率先采用TNFD框架的本地公司之一。早在TNFD发布前,公司在2020年就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政策,包括在建筑中融入亲自然设计,推动负责任的采购等。
在治理方面,约50%的公司披露了董事会和管理层在监督自然相关议题方面的作用,这表明领导层越来越关注自然相关议题。
但在风险与影响管理领域,仅39%的公司将自然相关议题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这一趋势预计将继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这一领域表现最为突出,有66%的新加坡公司将自然相关议题纳入风险管理实践,为区域树立了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