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发展成亚洲规模最大且最多元的航空业生态市场之一,政府将帮助新加坡企业扩大产能、开拓新技术、缔结新伙伴关系,以抓牢区域市场新一波增势带来的机遇。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星期四(1月16日)在新加坡飞机机械服务有限公司(SAESL)扩建新设施动土仪式上,发表这个看法。
他指出,过去20年,本地航空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约6%,并在2023年达到超过150亿元;其中,保养、维修和翻修(MRO)的经济贡献占全球份额约10%,整个生态系统包括130多家横跨研发(R&D)、保养、维修和翻修、售后服务、中小型企业供应商的企业。
在航空旅行需求不断上升之际,亚太料成为航空业重要增长市场,亚洲机队在全球的占比未来10年可达35%以上。因此,新加坡的上述市场领导地位,可在这股增长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
此次为新设施动土的SAESL是新航工程(SIA Engineering)与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合资企业,2001年开始运营,在本地共有2000名雇员。
公司于去年2月初宣布的新设施,占地2万6000平方米,坐落在罗央工业区,斥资2亿4200万元兴建,可创造500个高技能岗位。建成后,它也将成为罗尔斯·罗伊斯遄达(Rolls-Royce Trent)飞机引擎在全球最大的制造、保养、维修和翻修设施。
扩建设施结合先进技术
新建设施2027年建竣后,产能料可扩大40%,每年维修的飞机引擎可增至400架,还能提升物流能力,每种引擎型号可支持运输逾1万8000个零件,同时将扮演公司的“神经中枢”,引进众多先进技术。
公司总裁米德尔伯勒(Simon Middlebrough)介绍,新设施将引进新的供应链及材料管理系统,并将引进制造执行系统(EMS),进一步优化现行引擎维修作业流程。新设施也会配备自动仓储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
颜金勇指出,在扩大产能和技能之上,SAESL也需创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在这方面,SAESL和罗尔斯·罗伊斯,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三方联手组建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Smart Manufacturing Joint Lab)第二期,新注入3400万元开发具备人工智能预判的自动化及检测技术。
此前,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第一期成功推出18个项目,将业务交付时程缩短30%至50%,还吸引200家本地中小型企业成为合作商。
在人力方面,米德尔伯勒接受媒体联访时说,公司设为期一年的工读课程,过去两三年也通过培训生计划,每年至少招揽150名培训生。
除了新动土的设施,以及现营坐落在毗邻罗央工业区建址的卡索路(Calshot Road)的四座设施,公司也从罗尔斯·罗伊斯接手实里达航空园(Seletar Aerospace Park)设施,本月会率先启动飞机引擎分拆、组装和测试的业务。这座设施占地2万5000平方米,能容纳更大及需维修的模块,还有先进维修及密封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