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域市场地处优势,以天然的沿岸岛国地理,促使国际能源供应商认为,本区域要实现碳捕集、减少碳排放,航运服务至关重要。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大的船舶补给和海事服务中心,近日便迎来蚬壳集团(Shell)首艘商用碳捕集与封存舰。

碳捕集与封存(CCS)是一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技术提供商从碳源搜集客户已转化为液态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贮存地点,再注入地下深层(如海床)永久封存。运输液态二氧化碳的形式,其一是管道输送,再者有船舶运载。

蚬壳、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和挪威石油公司Equinor的合资企业——北极光(Northern Lights),就收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交付的第二艘碳捕集与封存舰,取名北极开拓者(Northern Pathfinder),并于星期二(1月14日)停靠丹戎巴葛码头。

北极光是全球首家提供商用碳捕集与封存服务的公司,项目旗下的第一艘碳捕集与封存舰名为北极先锋(Northern Pioneer)。集团介绍,较早前的2015年,也曾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启动名为奎斯特(Quest)的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如今的北极光则提供了全球首创的跨境服务。

岘壳星期五(17日)组织参观活动时,碳捕集与封存业务(亚太)总经理扎霖介绍说:“亚太区域市场的碳捕集与封存,大约是2021、2022年开始发展的。有别于欧洲,亚太是一个新兴却突出的市场。所以北极开拓者在新加坡泊靠,对我们来说有重大意义。”

延伸阅读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为何刻不容缓?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为何刻不容缓?
新马合作减排 拟发展碳捕集和碳信用交易项目
新马合作减排 拟发展碳捕集和碳信用交易项目

北极开拓者从中国启航,航行11天后,泊靠在我国加油,星期五继续航行至目的地挪威。航程需时近两个月,在新加坡完成补给,继续航行45天就能抵达,预料会再中途停靠,也将航经荷兰与丹麦,向客户提取要封存的二氧化碳。负责加油的是吉宝岸外与海事(Keppel O&M)和蚬壳东方石油(私人)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FueLNG,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液化天然气补给商。

这艘碳捕集与封存舰全长130米、总宽21米、容量总计7500立方米。舰内装载了两大封存罐,各有3750立方米,且能在负摄氏22至30度低温,运载液态二氧化碳。

北极光公司:预计每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

新加坡蚬壳集团主席区嘉冰说:“蚬壳进驻新加坡的时间长久,不过还是要创新求变,才能满足市场日益见长的需求。客户不仅需要越来越多能源,也越发追求洁净能源,所以我们要设法助力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比如提供碳捕集与封存之类的技术。”

根据扎霖介绍,亚太市场大致可分为排放客户、封存基地两个类别。前者有新加坡、日本、台湾;后者有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文莱。目前,蚬壳在亚太市场也跟各地企业合作,开发跨境碳捕集与封存业务。

北极光公司预计,现行的首阶段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每年捕集的二氧化碳总量可达150万吨。公司还订购了两艘碳捕集与封存舰,一艘已竣工、另一艘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