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成本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增加,尽管大环境挑战重重,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SG)去年与1万1500家本地企业合作,协助它们提高营收和加强成本竞争力。

企发局星期四(1月23日)发布2024年度报告时披露,去年扶持的1万1500家本地企业中,2300家展开转型项目,它们的年营收预计增加145亿元,并创造1万2300份熟练技能工作。每家公司年营收平均增加860万元,高于2023年的570万元。

这2300家公司通过转型项目带动的营收增长,其中82亿元和生产力转型有关,55亿元是国际化,8亿元是创新。生产力转型项目一旦全面落实,每家公司平均节省大约23万元成本。

那些展开国际化项目的公司,每家的年营收预计增加880万元,高于2023年的770万元。从事创新转型项目的公司,去年每家营收增加大约1020万元,是2023年的将近两倍。

扶持企业总数 回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企发局主席李全德在记者会上指出,尽管我国去年经济增长4%,显著优于2023年的1.1%,企业依然对于经营成本上升 ,尤其是人力、租金和水电费,以及地缘政治引发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延伸阅读

企业腾飞计划首五批公司 参与三年后营收共增20亿元
企业腾飞计划首五批公司 参与三年后营收共增20亿元
李全德:提高效率把握新商机 企发局三方面助企业一臂之力
李全德:提高效率把握新商机 企发局三方面助企业一臂之力

此外,企业也在努力应对人工智能和去碳化等科技带来的颠覆。李全德说:“这些挑战可能造成企业对于寻求转型和增长却步。”

基于上述因素,启动转型项目的企业数量,从2023年的3000家减少至去年的2300家。

但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李全德指出,冠病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急于转型,对电子商务、自动化和居家办公的安排需求激增,那几年的情况并非常态。

“整体来看,我们去年扶持的企业总数已回到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就开展转型项目的公司数量而言,虽然仍低于疫情前,但相距不远。”

更多本地企业看中 崛起中的印度和中东市场

即便展开转型的企业减少,李全德认为,2300家企业预计可取得的营收增长显示,只要企业愿意迈开那一步,依旧可以找到转型和增长的机会。

李全德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商业环境仍将充满挑战。在这些动荡中,有一个趋势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管和征税,唯一的问题是程度和时间。企业须要适应这新的现实环境。”

虽然全球目光都聚焦在美国,李全德指出,其他区域市场还有不少机会。“以比率来说,东南亚和中国依然是新加坡企业看重的市场,但我们发现,现在有许多公司有意探索中东的机会。那里对基础设施投资、食品安全、医疗保健和城市解决方案等,都有巨大的需求。印度也一样。”

企发局局长丘晓晴认为,这反映企业更加重视多元化经营。“一些企业在它们的传统市场已表现得很好,为了加强企业的韧性,它们须要多元化经营,因而将目光放到非传统市场。我认为,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变化,这是很好的对策,我们也鼓励企业这么做。”

通过三方面扶持本地企业

接下来,企发局将专注于通过三个方面扶持本地企业。一是针对希望扩大规模的高增长企业,企发局将通过2019年初推出的企业腾飞计划(Scale-up),助它们打造全球竞争力。其次是为更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公司牵线合作,促进交流。企发局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已经促成17项类似合作。

企发局也会与关键伙伴建立联系,协助一些在新兴行业如精准医疗和气候科技的公司,争取更多客户和投资,及汲取更多专业技能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