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等科技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竞争也随之加剧。2025年财政预算案发布在即,本地商界建议增加海外交流和引进国际人才,巩固新加坡作为科技人才中心的地位,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人才支持,增强它们在科技时代的竞争力。

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SGTech)星期四(2月13日)发文呼吁加强劳动力技能提升、全球人才战略和中小企业支持。它指出,尽管新加坡在科技领域具有优势,但人才迁移加速和人工智能技能差距扩大,可能削弱国家的长期竞争力。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高价值和高技能岗位可能流向海外,使本地中小企业更难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科技工商协会建议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动中小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加速数码化转型。同时,为巩固全球人才枢纽地位,协会呼吁增加对海外交流项目的财政支持,并调整移民政策,以技能导向填补关键行业人才缺口。

在科技创新和转型中,缺乏人才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年财政预算案发布前,不少本地企业和在新加坡运营的跨国企业都提出相关建议,期待政府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措施。

本地人工智能领域起步公司KooKree总裁郭锦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提到,作为一家前沿技术领域的起步公司,在招聘中要和大公司抢人才,一直是公司痛点。他希望政府能为起步公司招聘和培训人才提供补助,以降低相关成本。

延伸阅读

经济师:我国2025财年赤字预计27亿元
经济师:我国2025财年赤字预计27亿元
马银行:新加坡或在预算案推措施 鼓励企业在柔新特区联合投资
马银行:新加坡或在预算案推措施 鼓励企业在柔新特区联合投资

此外,人工智能等行业需要全球人才,由于新加坡当前对外国人才的签证门槛较高,他建议简化国际科技人才的工作签证流程,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在引进人才方面,毕马威新加坡合伙人萨雷利乌斯(Murray Sarelius)也提出,为促进人才流动,建议政府对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要求适度放宽,以吸引年轻人才来到新加坡。

加强学校和业界合作 鼓励人才加入中小企业

不少企业也呼吁加强业界与学校合作,培养本地人才,并提升中小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大华银行副经济师许俊杰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建议预算案加强跨国公司、高等教育机构和精深技能发展局(SkillsFuture Singapore)之间的合作,以简化人工智能、金融、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的技能提升计划,打造本地人才管道。

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建议针对毕业生推出中小企业奖学金计划,以及扩大在职培训计划,通过学徒制和实习,鼓励年轻人才加入中小企业。

郭锦盛也表示,希望政府能与大学合作,推出专门面向科技起步公司的实习和挂职项目,让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创业公司工作环境。

Instarem全球负责人桑格勒(Yogesh Sangle)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力差距加大,他建议通过提供针对性人工智能培训和补助来弥补这一差距。“为中小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提供补贴,再加上持续的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将有效帮助它们跟上大企业的步伐。”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和普华永道新加坡(PwC Singapore)共同建议,对展开劳动力转型计划的企业,政府可以推出企业与劳动力转型津贴,提供最多10万元补助,以支持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