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冲上17年新高、交易所挂牌基金(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升至历史新高推动下,今年1月新加坡证券市场总成交额同比增长1%至208亿元。

新加坡交易所(SGX)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证券市场整体交易额为208亿元,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日均交易额10亿4000万元,环比增9%。不过,1月证券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31%至191亿股,低于去年同期的277亿股。

海指在1月8日触及3886.98点,创下自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新交所现金证券的日均交易额增长8%,达到10亿元。各类客户群的交易活动均有所增长,主要由房地产投资信托和海指成份股推动。

1月ETF交易额环比增长13%至3亿2400元,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升25%,创下133亿元的历史新高。成交量下降成交量同比下降7%,至2亿300万股。

衍生品方面,1月总体交易量为2390万份合约,环比增加3%,同比下跌3%;日均交易量为1242万份合约,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9%。

延伸阅读

【预算案】黄总理:在我国的企业和基金经理人新上市可享税务优惠
【预算案】黄总理:在我国的企业和基金经理人新上市可享税务优惠
新交所传出高层“大地震” 涉IPO及合规业务部门
新交所传出高层“大地震” 涉IPO及合规业务部门

农历新年期间,科技股抛售引发市场波动以及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多类资产交易活动加速。例如,与科技主题相关的富时台湾指数期货交易量大幅上升,与贸易主题相关的新交所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农历新年期间的交易量显著增长。

首套改革措施建议引发失望情绪 新交所股价下跌

兴业银行股票研究主管瑟卡(Shekhar Jaiswal)在上星期四(2月13日)的报告中指出,1月市场数据显著低于预期。基于1月数据推算,新交所2025财年下半年的证券成交额和衍生品交易量均会低于预期,盈利环比下降。

管瑟卡说,2025财年下半年,短期内市场波动性上升会带动衍生品交易量环比增长,但证券的日均交易额可能环比持平。兴业银行对新交所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12.8元。

市场对新交所的估值也和本地股市改革进程息息相关。金管局证券市场检讨小组在上星期四闭市后发布首套加强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引发部分失望情绪,新交所股价隔日跌5.8%,花旗银行也调降新交所评级至“卖出”。

华侨投资研究公司总经理李彩莲受访时指出,新交所股价在2月7日达到13.99元的高点,涨幅近10%,反映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但市场对2025财年下半年的盈利预期为6亿2750万元,同比仅增长4.6%,并未反映改革带来的巨大上行空间。”

她说,因为相关细节有限,投资者在上星期五(14日)选择获利了结。“我们预计市场将在短期内维持当前的盈利预期,静待更多细节公布,以推动市场情绪回暖。”

兴业银行报告也未把改革工作和前景纳入预测。管瑟卡在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新交所盈利增长前景能否大幅改善,仍取决于股市人气的提升、新股上市数量的增加、新产品的成功推出、盈利增值收购,以及股市检讨工作的有利结果。“在有更多细节之前,我们不会把这些因素的影响纳入预测中”。

目前,加强资本市场发展的第一套措施建议已提交给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详情将于2月21日公布。

新交所股价星期二下跌1.23%至12.8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