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经济增长步伐快速,我国将在未来两年内进一步为航天业注入6000万元,加速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星期三(2月26日)于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7届全球航天技术大会上,做出上述宣布。

颜金勇为大会发表开场讲话时说,信息化应用的兴起,以及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市场对更强大的网络和宽带连接的需求。这尤其是5G网络的普及使得对卫星通讯的需求增加,由此弥补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连接缺口。

航天领域的市场日益扩大,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去年4月的估算,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到了2035年,将从2023年的6300亿美元(约8427亿新元),激增两倍至1.8万亿美元。

为了支持航天领域的生态系统,我国于2022年宣布,拨款1亿5000万元给经济发展局属下新加坡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公室(Office for Spa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简称OSTIn),以及国立研究基金会推动的航天技术发展项目(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me)。这笔资金已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用于执行项目。

延伸阅读

政府拟为航天旗舰项目 投入1.5亿元促新兴技术发展
政府拟为航天旗舰项目 投入1.5亿元促新兴技术发展
土地管理局建立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探讨航天技术应用
土地管理局建立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探讨航天技术应用

为进一步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政府决定再投入6000万元,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用于资助更多项目,加速卫星技术的创新进程,促进高等教育学府和研究机构的技能提升,并推动这个领域的科研实现商业化。预计这些项目将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来完成。

本地迄今提交14项与太空相关的技术专利

颜金勇说:“在航天技术发展项目的支持下,我很高兴本地机构迄今总共提交14项与太空相关的技术专利。”

一些获政府资助的项目包括研发航天机器人手臂,以及精准农业技术。

航天技术是现代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为通讯乃至地球观测等多种应用提供助力,同时支持航空、海事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我国航天业的价值链中目前约有70家企业,10大卫星技术服务供应商中,大部分在本地设立区域总部。这个领域聘有约2000名专业人士,他们从事工程、研究和商业方面的工作。

制定航天领域下阶段发展策略来推动行业

与此同时,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公室也在大会上推出“新加坡航天领域下阶段发展策略”,从三方面推动新兴航天产业以及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

除了为航天项目注资以发展我国航天领域,另两个方针是在国际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在重点领域发展航天项目。

新加坡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公室星期三在大会上,同欧洲航天局签署一项意向书,加强本地航天生态系统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业界合作。它也正同印度航天促进和授权中心洽谈,讨论拓展航天技术和行业发展方面的合作。

此外,该办公室也在大会上推出地球观测计划,利用遥控感应卫星技术,来解决亚太区面对的可持续性和人道主义问题,例如,食品和水质、灾害与疾病监测,以及森林和土地管理方面的挑战。参与这个计划的伙伴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和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

另一方面,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星期三宣布,分别同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公室,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遥感与影像处理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讨利用航天技术和数据来制定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减缓和适应相关挑战。

全球航天技术大会由新加坡航天与科技公司(Singapore Space & Technology Ltd,简称SSTL)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