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数领域的销售皆迎来增长,今年1月新加坡零售额同比走高4.5%,报45亿元,扭转去年12月2.9%的跌幅;剔除汽车销售后,零售额则同比增长4.8%至40亿元,相比之下,去年12月则下滑4%。
经季节性调整后,1月零售额环比增长2.4%;排除汽车销售后,则环比上扬2.6%。
新加坡统计局星期三(3月5日)发文告指出,零售额增长部分归功于今年农历新年在1月,上一年则是落在2月。
1月份的45亿元销售额中,网络零售额约占11.6%,低于去年12月的13.3%。同时,网络销售分别占电脑与电信设备、家具与家居用品、一般超市与大型超市领域总销售额的50.7%、30%,以及11.3%。
1月份零售表现超出预期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今年1月零售表现超出预期,该银行此前将同比涨幅预测设在2.2%。“1月表现也高于彭博社预期的同比增长2.1%。”
林秀心也呼应统计局的说法,指1月的表现与农历新年时段有关,促使国人大幅提高消费。
马来亚银行经济师李顺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今年1月发放的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以及旅客人数增加,亦是零售额走高背后的大功臣。
细看各大领域,多数在1月增长。当中,钟表与珠宝以上涨16.3%之姿,领先所有领域;其次是食品与酒类,同比上扬11.6%;化妆品、洗护及医药用品,则增长11.2%,位居第三名。
部分领域则不增反降。其中,加油站降幅最大,同比跌5.4%;其次是电脑与电信设备,同比下滑4.4%;娱乐用品则减少2.4%。
林秀心指出,加油站、电脑与电信设备领域的下滑,已持续至少半年,1月再次走跌,并不令人惊讶。
2月份零售表现预计出现同比萎缩
另一方面,食品与饮料服务的销售额同比走高10.4%至11亿元,幅度显著高于去年12月的0.8%同比增长,这同样部分归功于今年的农历新年在1月。经季节性调整后,1月食品于饮料服务零售额,环比增长4.9%。
展望未来,林秀心估计2月零售表现会因高基数效应(去年农历新年在2月),而出现2.3%的同比萎缩。
至于2025全年,林秀心则预测零售额同比增长2.4%,与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一致。“关键因素包括私人消费情绪、旅客到访量等。”
李顺荣也持相同看法。他说,考虑到季节效应消退,以及5月才会再次发放社理会邻里购物券,今年2月的零售销售额或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