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广泛应用,以及东南亚到2030年预计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将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前主席杨烈国星期四(3月6日)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氏基金校友会大厦举行的“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上,发表上述看法。他是第16届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院士(S R Nathan Fellow)。
他指出,AI技术如何在各领域中发挥作用,将是为我国经济带来增长机遇的关键之一。“无论是用于药物开发、制造业,还是银行业,AI将带来变革,并且也会改变就业模式。”
他认为,新加坡必须探讨如何让工作队伍从AI带来的增长中获益。从国家层面上,必须做出更大努力来培训员工,帮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另一个为新加坡经济创造机遇的引擎,是东南亚市场存在的巨大增长潜能。
到了2030年,东南亚市场的合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加至3.2万亿美元(约4.26万亿新元),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个市场的消费者人口庞大,约为6亿7000万人,而这个区域约60%的人口不到35岁。
杨烈国认为,新加坡人要勇于踏出舒适圈,到周边国家管理当地业务。本地学府也应鼓励学生前往亚细安实习,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看那里的年轻人是多么地求知若渴。
这场以“规划新加坡经济转型”为题的讲座,吸引超过200名公众出席。
杨烈国在担任经发局和国家科技局主席时推行奖学金制度。他指出,新加坡面对全球抢人才的竞争,若我国要争取经济增长,必须吸引本区域最顶尖和最聪颖的人才。
新加坡需更多人才 为制造业创造高价值
杨烈国在发表演讲后与现场和线上观看讲座直播的公众进行问答。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常任秘书(资讯与发展)庄凯峰是问答环节的主持人。
有公众提问,新加坡在80年代推动制造业时,以成本更低廉、做事更快速,作为这个行业的价值定位。如今在这个新时代,这样的价值定位是否合乎时宜?
对此,杨烈国说,本地制造业不再是低成本运作,现在关键是要如何为这个行业创造高价值,要做到这点,我国需要更多人才。
杨烈国将于3月27日主办的第二场讲座上,以“通过研发推动新加坡经济转型”为题,发表另一场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