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许多企业纷纷为自身制定人工智能转型战略。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有高达89%的受访者说,去年公司在人工智能战略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37%的公司实现了显著的投资回报(ROI)。
这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委托Morning Consult及洛佩兹研究公司(Lopez Research)进行的调查研究,对象为全球范围逾2400名资讯科技決策者,其中217人来自新加坡。
受访者都在101人或以上的企业中担任技术领域的主管或更高职务,并负责咨询服务管理、采购或数码设备采购等业务领域的决策。
调查结果显示,66%本地受访者的公司在2024年启动了超过10项人工智能试点项目,其中大多数公司计划在同年将31%至40%的试点项目全面推广。近半数受访者指出,试点项目通常需要半年至一年才能完全落实。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新加坡总经理兼科技主管陈秀珊说:“2025年将是企业评估投资回报的关键年份。我们的调查重点关注如何将人工智能战略与更高的投资回报挂钩。人才、开源模型和混合设计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因素。”
近七成使用公司所研发AI工具
根据报告,本地最多受访者(68%)所使用的是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工具。另有55%及53%是通过采购、租赁或从开源生态系统(open-source ecosystem)获得工具。同时,49%的受访者说,他们的公司有四分之一至半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在开源平台上开发的。
在推动人工智能项目时,受访者面临的最大障碍依次为数据供应与质量、与现有系统的整合、员工技能差距和可扩展性问题。
近三成本地受访者的公司实施人工智能试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创新,24%的公司则将重点放在投资回报上,认为创新和投资回报同样重要的受访者占比相同。
研究报告显示,评估投资回报时,本地公司最看重的是生产力提升,包括节省生产周期时间和提高数码运营效率。本地54%受访者认为,2024年在人工智能项目中取得了正面的投资回报。
技术整合和人工智能专才短缺被16%的本地受访者认为是最大挑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预计2025年会增加人工智能投资预算,主要用于数码运营方面。然而,也有36%的受访者认为,2025年公司可能会减少数码运营方面的人工智能投资。
另外,超过一半受访者的公司计划招聘专才来优化人工智能项目的实施。46%的受访者预计,公司将在一年到两年内实现人工智能的正向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