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89间冷藏公司(Cold Storage)和巨人超市(Giant),以1亿2500万元脱售给马来西亚零售集团Macrovalue,后者两年前收购了马来西亚冷藏公司和巨人超市等业务。

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的DFI零售集团(DFI Retail)和Macrovalue星期一(3月24日)宣布这个消息。随后DFI零售股价一度应声上涨6%。

根据双方的文告,Macrovalue向DFI零售收购冷藏公司新加坡(1983)的全数股权,这包括48家冷藏公司各类品牌超市(包括CS Fresh、CS Gold、冷藏公司和Jasons Deli),41家巨人超市和两间分销中心。交易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

Macrovalue由马国零售界商人林跶镪和叶庆法联合创办。林跶镪以成功扭转吉隆坡的崇光百货而知名。

Macrovalue在2023年收购DFI零售的马来西亚食品业务,包括冷藏公司、巨人超市和高端超市Mercato。

延伸阅读

超市试行日用品单位定价 公众赞更易比价
超市试行日用品单位定价 公众赞更易比价
四大超市今年内提供日用品单位定价 助消费者比较选购
四大超市今年内提供日用品单位定价 助消费者比较选购

林跶镪表示,首要任务是增强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尤其是拥有181年历史的冷藏公司品牌。“我们会确保新加坡本地管理和运营团队的稳定。”

他指出,Macrovalue在马来西亚的现有业务将支持冷藏公司在新加坡的运营,特别是供应链和采购方面,优化产品种类和价值,带来更好的选择。

Macrovalue也宣布,DFI零售的新加坡食品业务董事经理林文聪会继续担任冷藏公司董事经理,继续推动本地冷藏公司和巨人超市下一阶段的转型发展。林文聪在冷藏公司过去30多年的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在DFI零售也担任过多个高层职位,他和领导团队支持DFI零售新加坡食品业务的扭转。

冷藏公司及巨人超市继续Yuu积分计划

DFI零售发言人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顾客接下来在冷藏公司和巨人超市购物,可继续累积和兑换Yuu积分。

DFI零售总裁贝思哲(Scott Price)说:“在当今食品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业者)必须借助规模和运营效率来保护顾客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保持质量和服务标准。”

他坚信,Macrovalue在新马拥有更大规模和采购能力,是推动新加坡食品业务下一阶段增长的理想选择,只在新加坡开展零售业务的业者难以做到。

贝思哲认为,这有望使新加坡顾客受益,产品种类会增加,价格更具竞争力,服务也将改善。

根据DFI零售3月10日发布的全年业绩,新加坡食品业务在截至去年底的第四季转亏为盈,主要因为销售产品组合改善、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店面组合优化。

在平价超市和昇菘(Sheng Siong)的激烈竞争下,DFI零售去年关闭本地11家巨人超市,业务明显向定位更高的冷藏公司倾斜,增添四个冷藏公司系列超市,以及在登加新镇的巨人超市。

集团去年9月脱售在中国大陆的永辉超市(Yonghui Superstores)所有持股,6月卖出印度尼西亚的超市业务,是战略调整的一部分。集团还在香港、泰国和菲律宾经营超市。

分析师:本地消费者可获益 昇菘面对更多竞争

FSMOne新加坡研究及投资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员胡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冷藏公司和巨人超市在新加坡面对激烈竞争,网上杂货购物平台如RedMart也进一步加剧竞争,这趋势在疫情后更明显,食品通胀、租金成本上涨导致一些店面关闭。

他预计,这项交易将让本地消费者获益,Macrovalue在新马两地业务可创造更高协同效应,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更广范产品。他也认为,这会给走平价路线的昇菘带来更多竞争。

脱售本地超市业务后,DFI零售会把新加坡的焦点和资源放到Guardian药房和7Eleven便利店。贝思哲说:“这些业务具备显著的增长潜能。”

星展分析师沈利勤受访时说,DFI零售集团的新加坡食品业务预计去年仅接近营运盈亏平衡,营运盈利率预计低于其他业务板块如健康美容和便利店,这项交易应被股东视为积极举措。从股价反应来看,市场似乎持正面态度。

胡悠指出,2024年超市业务占集团整体营运盈利的比率只有15%,健康美容,以及便利店业务占了81%,这项脱售让集团专注于盈利增长潜能更大的领域。

DFI零售闭市报2.34美元,上涨4%;昇菘维持在1.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