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环境中,每当精密的机器发出异响,都像是重大故障前的预警:“有点不对劲了。”
以往,设备故障往往须要人工检查,或在问题发生时才会被发现。如今,借助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设备发出的每个“呼救”都能被记录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Groundup.ai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林久禾看到这项技术的潜力,把它应用到更多领域。他利用声学AI为机器装上耳朵和大脑,通过预防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避免故障发生,减少停机时间,让生产更加高效顺畅。
现年36岁的林久禾曾从事加密货币挖矿。他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段经历让他获得关于设备维护的宝贵经验。
他回忆道,矿机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了收益最大化,24小时满负荷运行。“这导致机械过热,设备频繁故障。而每当发生故障,都须人工抢修,工作量极大。”
林久禾发现,矿机故障前有不少征兆,而声音是最准确的。凭这一灵感,他的团队开始研发相关技术,显著提升矿机效率。这一技术吸引大量客户,将矿机寄存在公司。
不过,随着2018年下半年加密货币市场崩盘,林久禾的业务一度陷入困境。不过这让他意识到,预测故障的技术本身是更宝贵的资产。
技术转型遇挑战 耐心说服“老安哥”共谱AI未来
自2020年起,Groundup.ai开始专注于将声学AI应用于工业设备的故障预测。“这一技术应用非常广泛,须要高频运作重型机器的行业能从中受益。”
在机器学习中,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能将已在某个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另一个相关任务上。林久禾指出,通过这一方法,他能将AI技术运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机械上。如今,他的客户遍及制造业、海事和陆路交通等行业。
然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林久禾特别提到,向那些传统行业的“老一辈”工程师推广AI技术时,遇到不少阻力。
“我们最初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让行业里的‘老安哥’接受AI。传统上,他们通过亲自‘望闻问切’来诊断设备故障,而现在我们要用人工智能替代他们的经验。”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林久禾和团队花了许多功夫与他们沟通。“我们不是告诉这些工程师,‘你们的工作会被替代’,而是更多地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顾虑。”
林久禾解释,许多工程师会担心,AI将让他们失业。林久禾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耐心地告诉这些工程师,他们的宝贵经验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反而能训练AI,让判断更精准。
他也说,通过和AI合作,传统工程师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工作范围,还能将自己的经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AI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像拥有一千只手一样,快速而精确地处理更多设备。工程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更高价值的工作,而不必过于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方式。”
从基层员工入手 打破传统行业客户偏见
不仅要说服害怕失业的工程师,也要说服传统行业的客户接受新技术。林久禾受访时回忆,他是如何令一名怀疑AI的客户对这项技术改观的。
林久禾说,这名客户来自水泥行业,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总经理。“最初,他坚信AI完全不适用于他的行业。他认为,AI只适合金融业和电子商务这类行业。水泥业这么传统,怎么可能用得上呢?”
面对怀疑,林久禾并没有放弃,而是转变策略,决定从客户的基层员工入手,寻求突破。“知道这名老板不相信AI,我们开始从员工入手,展示AI如何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他说,在传统的维修工作中,员工经常要亲自接触机器,进行手动检查,而这通常很危险。“通过AI,我们能够在不接触机器的情况下,实时监控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预警,避免很多高风险的操作。”
通过这一策略,基层员工对AI的接纳度逐渐提高。这名水泥公司董事总经理也开始意识到,AI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最终,我们帮助公司减少大量的第三方人工维修费用。以前,公司每年须要支付15万元给外部工程师,现在,通过我们的AI解决方案,他们的成本减至十分之一。”
拓展中东印尼市场 迎接全球化机遇
Groundup.ai的技术也吸引投资者目光。公司在2023年成功募集180万元,用于产品发展和国际扩展。林久禾说,这帮助公司开拓中东、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市场,成为许多国际企业和工业巨头的合作伙伴。公司的传感器,已被安装到卡塔尔的火车站和多哈哈马德国际机场。
林久禾注意到,近年来许多中东国家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这带来大量设备运营和维护方面的需求。
公司近期也预计锁定更多投资。林久禾表明这有助业务进一步“走出去”。他说:“未来三年,我们希望将我们的技术推广到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并全面开拓这些市场。”
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