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星期四(4月3日)接受媒体访问时,对美国征税决定“深感失望”,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长期维持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

他说:“新美自由贸易协定是我们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美国从新加坡的出口中已享有超过20年的零关税待遇,合计对我国保持约300亿美元(约400亿新元)的贸易顺差。”

数据显示,自新加坡和美国签订自贸协议以来,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维持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

根据美国当局的统计,新美两国2024年的货物贸易总额估计为892亿美元(约1192亿新元)。其中,美国对新加坡的出口额为46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8.4%;自新加坡的进口额为432亿美元,同比增长5.6%。美国对新加坡的货物贸易顺差为28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84.8%。

根据我国贸工部的数据,新加坡在2024年向美国出口576亿元的商品,自美国进口744亿元,对美国逆差约为168亿元。

延伸阅读

特朗普关税设“10%底线” 各国争取豁免难度升级
特朗普关税设“10%底线” 各国争取豁免难度升级
特朗普对等关税幅度广度超出预期 震惊全球重挫股市
特朗普对等关税幅度广度超出预期 震惊全球重挫股市

一般而言,两国间的进出口数据会有一些差异,原因包括统计口径不同,例如出口通常按离岸价(FOB)计算,而进口可能按到岸价(CIF)计算,后者包含运输与保险费用;此外,出口与进口时间可能存在滞后,导致两个国家记录的时间不一致。

根据历年双边贸易数据,美国对新加坡贸易顺差的局面,仅在疫情冲击的2020年改变。此外,美国对新加坡贸易顺差近两年有所缩小。

无论如何,此次征税举措,理论上是为纠正美国所谓的“不公平贸易”,但背离了两国自贸协定的精神。

新加坡出口至美国货物 药品占比最大

以货物种类来看,2024年美国自新加坡进口的货物中,药品的占比最大,进口额近153亿美元,占比35%。

其他进口货物则包括光学制品、化学品、机械设备及电子电机(包括半导体产品)等。

从历史数据来看,新美贸易格局在签订自贸协定后,已出现重大变化。2004年,美国自新加坡进口最多的货物是机械设备,占49%,其次是电子电机(18%)和有机化学品(12%)。

在美国出口到新加坡的货物中,矿物燃料是大头,占比约为22%。其他货物则包括机械设备以及飞机零件等。

药物半导体等获豁免 约占进口额近六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当局此次豁免了数个品种商品的关税。白宫公布的豁免名单合共涵盖超过1100个细分类别。虽然项目繁多,但当中不少商品属于同一产业链,因此在贸易额上集中度较高,这包括药品、半导体、木材、铜及黄金,以及美国无法自给自足的能源和矿产等28个主要类别。

由于药品是新加坡对美国出口的大头,因此这对新加坡而言是一个有利的消息。若以2024年贸易额来计算,所有获豁免产品的数额,约占美国自新加坡进口额的近60%。

亚细安多国遭重创 “中国+1”或难以为继

许多商品获豁免,并不代表新加坡企业能够幸免。这是因为许多新加坡企业因成本因素,已经前往区域国家设厂。此外,许多跨国企业也因为采用“中国+1”的布局战略,将部分生产转至亚细安,如今也会陷入高关税环境。

此前,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调查显示,71%的新加坡企业有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49%)和中国(46%)。它们如今分别面临24%、32%和34%的对等关税。

来自精密设备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联合早报》,关税政策对一些行业或有帮助,如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欧洲的行业。“新加坡在本轮关税政策中税率为10%。这使我们与来自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者相比,获得更低的税率。”

他也指出,同额外关税相比,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成本更高。“此外,即使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许多零部件依然需要依赖进口并受到关税影响,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