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能源集团善用无人机技术来改进输电网变电站的例常维护,提高员工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作为新加坡能源集团(SP Group)的技术人员,48岁的徐义祥曾需经常通过升降机,登上两层楼以上的高度检查变电站的建筑结构。若发现异常之处,他得用手机记录下来。尽管他已尽可能抓稳手机,但偶尔还是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例如手机滑落留下了一些刮痕。
现在,徐义祥工作时能“脚踏实地”、更加安稳,因为他掌握了操控无人机的技能,无需再频繁“登高”。
他会和同事携带着无人机,奔走于新加坡东部的各个输电网变电站进行检查工作。他们将无人机贴近变电站的外墙缓缓升空,通过遥控器上的屏幕查看无人机传回的影像,以此捕捉异常之处。
徐义祥分享道,这项他女儿口中很“酷”的技能,不仅大大改变了团队例常工作方式,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风险。这一技能提升也为他创造了更好的职业前景。
自我提升 与时并进
输电网变电站是电力传输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发电厂的电力,然后将电压降低到适合家用和商用的水平。为确保电网稳定和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变电站的定期维护至关重要。
徐义祥所属的七人输电设施管理团队,负责管理的是位于新加坡东部的输电网变电站。
加入新能源集团已10年的徐义祥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施维护的方式和技术多年来也有所变化。2019年,集团有意尝试以无人机科技来辅助设施维护工作,于是安排技术员参加了民航局(CAAS)的无人机飞行执照(Unmanned Aircraft Pilot License,简称UAPL)培训课程。原本就对学习无人机感兴趣的他,幸运地被选中。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中,他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无人机的操作,后成功考取了无人机飞行执照。
根据民航局规定,要将无人机用于商业等非休闲或非教育用途,或是无人机本身的重量超过7公斤,驾驶者都必须拥有无人机飞行执照。执照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成为驾驶员后,还必须每四年接受一次评估,以更新执照。
更安全更省时省力
学会无人机操作为徐义祥的工作方式带来了180度的改变。他解释,有些变电站建筑的高度可达到四层楼,之前,技术员必须使用吊篮(gondola)或剪叉式升降机,才能完成检查。他们必须在烈日下用肉眼查看建筑的每一寸外墙和屋顶,以及时发现外墙脱落、墙面渗水、裂缝、腐蚀,或是零件松脱等可能影响建筑安全的问题。
徐义祥说:“由于需要等承包商设置好吊篮才可以上去检查,我们每检查一座变电站,需时短则半天,长则两天。改用无人机后,我们只需要一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工作。”
此外,无人机上高解析度的摄像头和实时摄像功能,也让检查的精确度变得更高。“现在,只有在需要进一步查看或维修的时候,我们才需爬上高处,这让我们能更安全地工作。而无人机也可拍摄到一些较狭窄或我们够不到的地方,避免了肉眼检查的盲点。”
新能源集团发言人表示,除了无人机,他们也引进了SPock智能狗来辅助地下电缆隧道的例常检查和维护。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并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
徐义祥表示,除了实地检查,写报告也是技术员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无人机所拍摄的影像可以直接被收作记录,自动生成一份报告,技术员就无需像之前那样手动下载照片,再写报告,节省不少时间。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更多时间专注在重要的维修工作上,或学习及优化新技能,以在日后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
例如,徐义祥会安排每两个星期一次,和同事一起练习操作无人机,以让技术更加熟练,随时能以最佳状态执行任务。
他特别提到,在新能源集团刚开始引入无人机科技的六年前,这样的方式在设施管理领域并不常见,他们可说是跑在前线。而在最近两年,他观察到不少公司都采纳了无人机科技,可见它的使用已越来越普遍,因此预料这项技能将让他受益良多。
而一些政策的出台,也加速了无人机在设施管理领域的普及。2022年,建设局颁布了一项定期外墙检查(Periodic Facade Inspection)制度,所有楼龄20年以上、楼高超过13米(从最高点到地面)的建筑须每七年进行一次建筑外墙检查。要执行这项检查任务,使用无人机是最常见的方式。
此外,从今年起,无人机在平日的飞行高度限制从原本的200英尺(约61公尺),放宽到了最高400英尺。这为以无人机来辅助设施管理工作的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应对未来 学习不止步
新能源集团致力于通过提供技能提升机会,培养员工应对未来能力。对此,拥有理工学院文凭的徐义祥认为,各种再培训机会不仅对工作有帮助,对个人成长也有所助益。
“我发现自己不只工作效率变高了,也培养出了创新思维。在现今的职场,努力的同时还必须不断自我提升,才能让自己保持相关性和竞争力。”
他说:“我很感谢公司给予员工的各种机会,尤其是接触新科技,这让我们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找到更安全、高效的工作方式。”
他也透露,他接下来想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并计划使用政府派发予国人的4000元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来实现目标。
新能源集团也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这不仅是对员工的投资,也能确保集团继续在所属领域保持领先。集团平均每年为员工提供的培训超过15万个小时,包括让他们了解电网稳定和电力传输可靠性、电动车充电、网络安全和机器学习应用等。
新能源集团也鼓励员工通过参加工作相关的培训,规划自己的事业发展之路。
点击这里,了解新能源集团的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由新能源集团呈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