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蓝筹股最高薪的十大掌舵人中,有五人去年薪资超过千万元,比2023年多出一人。

这与股市强劲表现有关。2024年海指上扬16.9%,创十多年来最佳年度表现,上市公司业绩稳健,高管也因此获得可观报酬。不过,企业治理专家提醒,随着全球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加剧,公司2025年盈利和股价承压,“打工皇帝”薪酬也可能面临缩水压力。

本地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近期陆续出炉,高管薪酬再度受到关注。

三大银行掌舵人包揽三甲 高博德重回榜首

本地三大银行2024财年业绩再创新高,三位掌舵人包揽薪酬榜前三甲。执掌星展集团15年、今年3月刚卸任的集团前总裁高博德(Piyush Gupta),以1758万元高薪重回榜首

执掌星展15年间,高博德多次摘得“打工皇帝”桂冠。他去年薪酬比2023年大增57%,值得注意的是,他在2023财年因星展的一系列服务中断事件,被减薪27%,当年仅排第四。

延伸阅读

因评估标准修改 本地上市公司企业治理和透明度指标下降 
因评估标准修改 本地上市公司企业治理和透明度指标下降 
本地十大“打工皇帝” 黄一宗1593万元登榜首
本地十大“打工皇帝” 黄一宗1593万元登榜首

在2023年位列榜首的大华银行副主席兼总裁黄一宗,以1505万元排第二,较2023年减少5.7%。华侨银行总裁黄碧娟薪酬增长5.8%至1280万元,保持第三。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主席兼总裁郭孔丰以1233万元排第四,较去年下降两位,薪酬减7.9%。

城市发展(CDL)执行主席郭令明薪酬减少13.6%至600万元以下,集团总裁郭益智(郭令明长子)的薪酬减15.4%至300万元以下,自愿放弃135万元长期奖励。

大华继显早前在报告中指出,评估上市公司总裁薪酬是否合理有两个常见标准,一是公司税后净利与总裁薪酬的比值,二是股价表现。

本报整理发现,公司掌舵人薪酬中,可变动薪资往往占据大头,涨跌与上述两个指标整体呈正相关。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尽管云顶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去年净利下滑3%,股价跌幅超过20%,执行主席林国泰的薪酬却逆势增长,录得双位数增幅,达到1027万元,在薪酬排行榜中上升一位至第五名。大华银行净利和股价双双走高,总裁黄一宗的薪酬却下滑。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是上市公司普遍做法,也较合理。不过,管理层薪资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不光是公司表现,还有个人表现、同类公司领导层的薪酬水平,甚至是否面临其他公司挖角。”

值得一提的是,扬子江船业首席执行官任乐天去年薪酬激增79%,是成份股公司中总裁薪酬涨幅最高的一位。不过,他的总体薪酬仍较低,仅为112万元

《联合早报》自2012年起,根据海指成份股公司年报,整理出各企业掌舵人薪酬,除了财年在9月底结束的泰国酿酒(ThaiBev),榜上只包括财年于去年12月底结束的公司。新电信和新加坡航空等的财年都在3月结束,最新年报尚未出炉,所以不计入榜单。

部分非成份股公司高管薪酬也颇为亮眼。例如,昇菘(Sheng Siong)总裁林福星去年薪酬达706万元,增幅超过20%;执行主席林福荣及董事经理林佑龙也各获701万元和700万元高薪。翱兰集团(Olam Group)首席执行长魏吉思(Sunny Verghese)去年薪酬虽下滑,但也达到694万元

分析:薪酬披露不等同于治理透明度良好

卢耀群说,上市公司总裁的薪酬披露对股东的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本地企业在这方面有所进步,例如云顶等公司已从仅披露薪酬区间,改为公开具体数额。

不过,他也指出,披露领导层薪酬并不等同于良好的公司治理透明度。根据2024年新加坡治理与透明度指数(SGTI)报告,本地上市公司在企业治理与透明度的整体评分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其中“披露与透明度”在五个评分维度中得分最低。他呼吁企业进一步加强提升透明度的措施,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董事会成员履历信息等。

当前,市场因关税战而剧烈动荡,本地上市公司未能幸免。卢耀群认为,关税在2025年可能对宏观经济和股市造成重大影响,企业盈利与股价或将承压。若情况未有明显改善,今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也可能面临下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