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一季大宗房地产的交易值下跌24%,反映出美国关税政策所造成的市场不稳定影响。分析师认为,目前仍然难以全面评估美国的关税效应,若各国采取“以牙还牙”的贸易策略,后果会是严重负面,且严重程度难以预测。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星期一(4月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宗房地产交易在2024年取得强劲表现后,今年第一季回软,总交易额比去年末季大幅滑落24%至58亿元。

从公共与私人领域的表现来看,第一季私人领域的投资交易大幅减少47.3%,交易金额从去年第四季的57亿元,下降至第一季的30亿元。反观公共领域在卖地活动的支持下,交易额增长45.1%至近28亿元。

今年首季,政府共颁发了五幅私人住宅地段和一幅工业用地。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张敏璋说:“各国与美国关税博弈所采取的立场,使房地产投资市场增添不确定性,但一些情况是正面的。”

延伸阅读

关税大棒打散两处新私宅买气 首周末销售不及四成
关税大棒打散两处新私宅买气 首周末销售不及四成
关税致全球股市动荡 分析:本地楼市回报率稳定或吸引资金流入
关税致全球股市动荡 分析:本地楼市回报率稳定或吸引资金流入

他说,若有足够的国家能免去关税,而美国又能做出相应的回应,那些没有豁免关税的国家本应获得的利益,就会流向取消关税的国家。 “因此,现在要断定关税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中期至长期影响仍然过早。”

莱坊(Knight Frank)研究部高级主管郑卫铭回答《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现在对影响下判书言之过早,但可以预期一些最可能的结果。“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影响,预计与过去经历经济危机时大致一样。膝跳反应(knee-jerk reaction)将导致交易延迟、交易量下跌、正在进行的交易被喊停、各方退到场边观望。”

有鉴于此,第一太平戴维斯下调今年大宗房地产交易的预测,从之前的230亿元下调至200亿元,而莱坊则较乐观,预测交易额介于270亿元至300亿元,接近去年的293亿元。

住宅领域交易额环比增47.4%

就各个领域交易而言,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报告指出,住宅领域仍占第一季大宗房地产总交易的最大部分,交易额环比增长47.4%,达37亿7000万元,主要由政府售地计划下颁发的五幅地段带动。

在集售市场方面,今年首个成功出售的是里峇峇利花园(River Valley Apartments),交易额达5600万元,在纳入土地增值费(land betterment charge)后的容积率每平方英尺价约1622元。

在3月底宣布出售的义顺纳福城(Northpoint City)南座,则促使商业领域房地产首季的投资交易,环比激增54.2%至近15亿元。

至于酒店领域交易方面,投资者对我国旅游业复苏的信心,反映在第一季的投资交易上,三宗酒店交易总值达3亿3280万元,环比增加26.5%。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房地产领域的交易急速下跌,环比的跌幅达九成,交易额2亿112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也达47.3%,显示这个领域的投资活动明显放缓。